瀏覽單個文章
tomcheni
Regular Member
 
tomchen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2
文章: 58
Thumbs up

  或許就是因為是一個旁觀者了,才發現其實自己(不代表所有人)想要及需要學的東西,並不應該侷限在課程上,而這個主題又特別提到了哲學,這門學問一直到tom出了社會之後,才不小心接觸到,卻也發現裡面的題目之深之廣,實在出乎意料之外。
  
  也帶給了tom在唸書時,曾經想要仔細思考的問題,有了一個可以仔細思考比較的方法,當tom在國中歷史課死背「我思,故我在」及迪卡兒、培根等哲學家時,說實話tom是個笨學生,只懂得把考試考好,卻不知如何去尋找、深思一個問題的答案,或是如何問出一個切入事情核心的問題,直到沒有了老師,才發現有許多的問題已經有人思考過後,留下了從他那個角度切入後所留下的解答或觀念。

  而台灣的教育,因為tom沒有仔細去想過及討論過這個問題(是覺得教育的方針不太好,個人感覺啦!),而且也不太清楚現在的現狀,所以沒辦法談這個問題,但類似作文這種考試科目出題法,不論如何出題,一定會有主觀認定的問題,即使有所謂的標準評分方式(tom認為標準就已經是一種主觀)(也可說這整篇回覆就是完全主觀)
  而如果單獨從考試與升學的關係,來看是否需要標準答案型的題目,似乎就牽涉到升學的方式,這個其實可以先仔細比較過其他國的升學方式與考試的方法,再來討論,可惜tom對這個題目一直沒啥興趣,沒仔細研究過,還待其他網友的補充或大概的介紹。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鳥

就可以應付 實際上也是如此 (我就一點也不會有這壓力)

對啊!tom也算是輕鬆就可以應付考試的類型,不過考生真的很辛苦啦!
但只是如果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不是以國家發展的方向或未來前途來看教育與學習問題,仔細思考的話,應該可以好好的認識自己,想要的方向是什麼

PS: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oscar01
何淑真表示,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考題,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案例是在一九九二年前後,當時一個考題的題目只有「風險」兩個字,結果有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就像這樣!」,這句回答的法文只有三個字「Cest comme ca! 」,結果這位考生得了相當於台灣約九十分的高分。

tom也會給他高分,用三個法文字就道出了題目的涵意
舊 2002-05-14, 11:59 A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mchen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