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這才是真正的作文,引發學童去思考問題,而不是
一昧的沿襲舊有的東西,造成台灣學通思考以及創造力的僵化、呆板畫。
法國高中會考 題目「我是誰」
記者章倩萍
「『我是誰?』這個問題能否以一個確切的答案來回答?」「人的自由是否受勞動的必要性所局限?」「能否將自由視為一種拒絕的權力?」「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給予的目的在於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知識的局限?」 廣 告
這些問題不是腦筋急轉彎,而是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題目。
台灣從去年開始實施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以來,類似畢業會考的學力測驗,漸成為國內升學(不論是國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考試主流。其中「出題範圍」幾乎年年都會引起相當大的爭議,國人習慣於有統一版本的教科書、出題範圍不出教科書內容,今年高三應屆畢業生首度沒有部編本教科書,而是「一綱多本」,結果考生與家長抱怨連天,認為考生為參加學力測驗,要念十多個版本的教科書,壓力實在太大了。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副主任何淑真最近整理法國高中畢業會考題目,發現法國教育當局為了避免填鴨式教育,不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背大綱,高中畢業會考的題目都很靈活,不會出一些瑣碎的題目,這些考題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可以預見的,這些題目如果出在國內,恐怕會掀起一陣軒然大波。
何淑真指出,法國相當重視哲學教育,哲學也是法國高三學生的共同必修課程,從上述這些法國高中畢業會考題目,可見哲學思惟在法國高中教育受重視的程度。
何淑真表示,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考題,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案例是在一九九二年前後,當時一個考題的題目只有「風險」兩個字,結果有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就像這樣!」,這句回答的法文只有三個字「Cest comme ca! 」,結果這位考生得了相當於台灣約九十分的高分。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odd/323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