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ator 
|
【2002/04/04 聯合晚報】社論
盜錄情況嚴重到威脅流行文化的生機,這是個絕對不容輕忽的問題。
盜錄侵權有很大一部分是科技進步助長的。網路的普遍、電子影音檔傳輸日益便利,還有光碟翻製成本巨幅降低,都使得盜錄無所不在,愈來愈難防範。
可是藏在新科技快速發展後面的,則是我們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文化基本態度,遲遲無法建立;以及政府對這類新興現象可能產生的脫序危機,一直缺乏警覺。
智慧財產要能受到尊重、保護,必定要依賴一套嚴密的監視系統。監視系統最底層保障,是社會對於盜錄侵權非法性的高度共識。流傳、販賣盜版產品,確定為被監視,且可被懲罰的行為。在這種共識網絡下,盜版流傳與販賣就必須付出更高的有形無形代價,要多花錢多費工夫掩藏行徑,還要負擔精神上的罪惡感,以此來冷卻盜錄牟利的動機。
監視系統還有賴公權力介入,不斷突襲清查所有可能的通路。現代商業行為中,通路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通路也就成了政府最容易可以圍堵盜版利益的關鍵環節。
有社會共識,又有政府勤查通路的決心,不見得就能杜絕盜版,但至少會大幅降低盜版品的競爭優勢,讓正版品可以喘口氣。
很不幸的,這兩項反盜版力量,目前在台灣都很微弱。盜版猖獗的結果,是使得買正版品的正派消費者反而成了花冤枉錢的笨蛋,錯亂了消費秩序賴以維持的是非評斷。
我們希望今天的遊行,真能讓大家更清楚看出問題的嚴重性。更希望有力有效的反盜版辦法盡速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