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以下是在另一個論壇裡貼過來的,大家參考一下
[轉貼]
這一位寫信來的老兄
是台灣陸軍裡面少數進過美國游騎兵學校受過訓的專業軍官
一九九三年事發的當時
正在受訓
他應該是台灣境內少數間接參與過事件過程的稀有人士
以下是他看完的觀感
很高興接到您的來信, 也謝謝您的好意,不過BHD個人昨天已經「自費」看過了,再申謝忱。
關於這一部電影個人認為雖是根據史實改編,但是劇情的描述不若「搶救雷恩大兵」一般具有一個主要軸線,如果不是事前對於戰役經過有所涉略的話,一般觀眾勢必不容易看懂,但純粹就道具與演員戰鬥動作方面,已經是相當逼真,不過仍有以下「瑕疵」(容我挑剔一下),提供個人淺見:
一、翻譯: 譯者的事前功課仍做的不夠,例如:男主角因為班長癲癇症病發而瓜代第四組「組長」(Chalk Commander / Leader),其實Chalk(粉筆)是指運兵直昇機或運輸機,當一架軍用直昇機或運輸機搭載武裝士兵實施空中機動,這一架飛機就稱為Chalk,故第四組「組長」其實是指「四號機指揮官」或「四號機機長」,與空降作戰的跳傘長有點接近。Chain of Command應譯為「指揮系統」、戰鬥階層的Rule of Engagement應譯為「接戰規定」或乾脆翻成「用槍時機 / 射擊時機」而非文謅謅的「交戰法則」,另外,接替機槍射手的演員,他接替的是Sixty (60,u也就是M-60機槍的簡稱),譯者聽錯了翻為M-16(其實在美國軍中士兵稱時M-16一定規規矩矩唸成M-Sixteen,M-60才會簡稱為60),此外your call不是「這是你的決定」,「your call is granted.」也就是說「照准!」的意思,還有「.....move to crash site on foot...」不是''徒步''前往,應翻成「下車前往」比較傳神。
二、史實:第一個受傷的突擊營士兵,是自己沒抓緊快速下降繩而摔下去,與飛機閃避RPG攻擊無關。第十山地師在突擊兵與D部隊遭受圍攻時,也派出一支突擊隊前往應援,然在途中也遭遇索國民兵阻擊,渡過了漫長危疑震撼的一夜,但片中卻沒提到,尤其美軍向他國維和部隊討救兵過程中碰壁連連,土耳其、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均藉故推託,這一點實在應該帶一筆。還有,事後不少人認為最高當局不使用AC-130實施空中火力支援,導致美軍死傷慘重,其實從片中可以看到雙方近距離交戰,如果來了 AC-130大傢伙,誤傷我軍的機率恐怕會居高不下。至此我想到在突擊兵學校佛羅里達州叢林營受訓時,有一次在夜間與請求AC-130空中火力支援,目標距離我方將近一公里,40砲彈.20機砲夾雜著105砲彈,把我們震的連頭都抬不起來,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把內縫有紅外線反光帶的野戰帽外翻帶在頭上,以便於AC-130從空中飛機。
三、道具:RPG發射後,火箭離開發射筒後時居然肉眼可以看見彈頭拖著火焰在飛行,實在誇張。片尾有幾幕出現漆有 UN字樣的M-113系列運兵車,依舊是所屬國家迷採野戰塗裝而非白色,有點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