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en Member
|
Black Hawk Down: White American Up
-–「黑鷹計畫」的符號分析
黃浩榮(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再接著看:
要言之,這是媒體「阿富汗主義」(Afghanistanism)的另類表徵,每
位美軍均被視為「獨特的個人」(distinctive individuals)來個別
對待,而所有索馬利亞的民兵及人民,則被概化為一群高同質性的「受
忽視的大眾」(ignored mass),甚至被矮化為有如獸群(herd)般的
次級地位。這種賦予交戰雙方不同比例的死亡描寫,展現出另一層次上
的二元對立「人:非人」,劃分出截然二分的疆界,不僅賦予雙方彼此
迥異的角色光譜 – 美軍是人,索軍是獸,兩軍交戰的情境,恰如片中
美軍乘坐直昇機在草原上獵殺獅子的景象 – 也更易於引使觀眾選擇走
進「認同美軍、同情美軍」的行列。
族群差異的影像表述與種族意識形態
在BHD中,種族對立(主要是黑人-白人對立)的衝突因子深埋在交錯複
雜的敘事內容與符號結構當中,也明顯構築出另一層的二元對立架構。
首先,在影片中雙方人口的種族組成上,索國民兵及人民全數為黑人所
扮演,而近百名的美軍精銳部隊當中,只有一名黑人,其餘皆為白人所
飾。這或許與「戰爭發生在非洲」的實際地域性有所關聯,從而形成壁
壘分明的黑白對立結構。因此,或許人口組成比例上的差異,在此未必
能真正有所象徵,讓我們進一步檢視不同種族在影片中的形象再現。
其一、戰爭的過程中,美軍(白人)人數雖遠遜於索國民兵(黑人),
但卻是一批訓練有素、配備精良、紀律清明、嚴守人道立場的優秀菁英
;反觀索國民兵則被刻畫為一群素質低劣的散兵遊勇、手無長物的激進
暴民,作戰漫無章法,手段殘酷,漠視人權。
其二、影片內容雖然勾勒出索國人民(不只是民兵)對於美軍的仇恨行
為(如群眾拿著石頭、棍棒痛毆美軍),但卻未曾有解釋該仇恨源由的
隻字片語出現。造成去脈絡化的「真實片刻」(reality of moment)
,於是畫面只見「索國人民圍毆美軍」、「黑人攻擊白人」的片段情景
,無從得知仇恨背後的歷史肇因,極易讓人對於黑人與非洲國家產生負
面的意義及形象構連。而去脈絡化的、片斷的真實再現,實乃任何時代
的權力主控者據以書寫/重書寫歷史,將自身抽離舊有的、不利的歷史
條件,並煽動大眾排外情緒的重要宣傳策略。也正是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在其名著《一九八四》中所重申的:「誰控制過去
,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其三、在影片中,美軍一再地約束部隊隊員開火的適當性,不可任意殺
害無辜(特別是婦女和小孩);但是索國人民在影片中的呈現,卻是不
分男女老幼,皆出現持槍與美軍作戰的畫面。一方面,在去脈絡化的片
斷影像再現之下,我們幾乎無從得知為何索國人民對於美軍有如此血海
深仇,以致所有人民皆奮起抵抗(依索國的立場);另方面,在影片的
符號組合理,觀眾所直接目擊的是「索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對美國人
開槍射擊」。這樣的再現方式,形構了「美軍是人道的」、「索軍是殘
忍不仁的」的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中一幕索國婦女拿起槍械將要對美軍開槍時,卻被美
軍射殺的景象,開槍射殺這名索國婦女(黑人)的,正是美軍當中唯一
的一名黑人成員。換言之,「婦女持槍掃射」、「男性槍殺女性」這些
有違主流人道價值的行為,完全交由黑人角色承擔,而白人美軍則巧妙
地避開這些有損自身形象的舉措,維護了美國人/白人在媒體中所一貫
保有的「文明、現代、善良、有禮、理性」等形象。
除上述之外,影片中對於索國人民(黑人)的形象再現,仍然不脫「原
始、不文明、貪婪、邪惡、不理性、愚蠢、野蠻」等美國媒體對於黑人
族群不利的傳統刻板形象。BHD對於黑人/白人、美國人/索馬利亞人
的差異形象建構,不僅又組成另一層次的二元對立,也框限了全球大眾
對於黑人(特別是非洲國家的黑人)的認知角度,擴深其他種族與黑人
之間的意識形態對立,更使得弔詭的族群優越/自卑感、主/從關係愈
發根深蒂固,並維繫現有主控階級(美國白人)的正當性及權威性。
結語
電影是一國得以宣揚本國文化、推播理念價值、進入歷史論述空間中取
得自我詮釋權的文化產業。透過各國電影工業的全球行銷,我們得以透
過各國產製的電影文本來認識各國獨具的文化內涵、社會價值與生活空
間。因此,理想的電影烏托邦理應是全球各國均有能力自製在地的電影
文本,推向國際舞台上百家其鳴,共同激盪創造兼容並蓄的全球性文化
。
但是在既有之不平衡的政治經濟秩序中,這個烏托邦無法也無從存在。
當代的政治經濟強勢國家,憑恃其高度發達的影視工業,往往成為全球
秩序的締造者、各國歷史的代言者以及世界歷史的記錄者。透過影視產
品的全球傾銷,傳遞所欲的意識形態,構連普世性的共識(consensus)
與通識(common sense),形塑出有利於統治霸權延續的優勢氛圍。
當代的西方資本國家即為顯例,而BHD正是負載上述使命的影視產品典型
– 不論這種使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或許這樣的說法略顯泛政治化
,但筆者並非以政治目的論的視角來評析BHD,而是企圖透過文本中影像
符號的組合以及敘事邏輯的分析,來論證BHD中所隱含的優勢價值與迷思
。
黑鷹直昇機雖然墜落了(Black Hawk down),但美國白人卻經由影片的
宣傳與建構,維持高階的世界地位(white American up)。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幸福公式:H=f^4,食物、樂趣、朋友及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