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aint999
Major Member
 
saint999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Nov 2001
您的住址: canada
文章: 100
影響電腦發揮應有速度的最大樽頸便是硬碟,所以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與介面傳輸速率在近幾年都不斷增加,由只有16.6MB/s的PIO Mode4,倍增至Ultra DMA33、DMA66,到現在流行的Ultra ATA100。

影響硬碟表現的因素

ATA133即表示硬碟與底板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33MB/s,但這並不代表硬碟可以133MB/s的速度讀寫數據,因為決定硬碟數據傳輸頻寬的樽頸,始終是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

如果大家有仔細閱讀硬碟規格說明,便會經常見到一個叫Media Transfer Rate(IBM)﹔Buffer to Disk(WesternDigital)﹔To/From Media(Maxtor)或者叫Internal Transfer Rate(Seagate)的名詞。這些名詞的意思都是一樣,就是碟片能夠提供內部傳輸速率。

因為硬碟的數據都儲存在碟片上,因此連續傳輸速率是不可能超過碟片與磁頭之間的數據吞吐量。於目前7,200轉40GB碟片的高階IDE硬碟中,內部傳輸速率最高的是IBM的120GXP,可達74MB/s)﹔Seagate的Barracuda系列則有69.4MB/s﹔WesternDigital的WD1200BB有65.6MB/s,而Maxtor D740XL系列則最慢,只有54.2MB/s。不過,即使是最快的IBM 120GXP的內部傳輸速率,只需ATA100介面便可應付有餘。
舊 2002-02-04, 04:06 PM #1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aint999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