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小黃汪汪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南新建國電影院
文章: 209
Sam Mendes處理這類題材本就是專長,
舞台劇向來是縮小文本,擴大取樣,
所以特色是角色多,挫折單純,
衝突是收尾的工具,末了再來個大團圓,
但肯定有得有失。

用這種方式來看「American Beauty」是有點酸,
但這麼精準的劇本實在少見,
凱文史貝西的懦弱與鴕鳥,是戰後嬰兒潮沈溺於安逸的美國人代表,
安奈特班寧則不及參與美國夢的黃金歲月,
企求偶像能拉她一把,在床第與事業上逃脫現狀,
女兒說她有嬉皮基因不為過,
當老嬉皮今日回頭擁抱傳統價值的時刻,
基本上,美國新世代已喪失理想,不奢求雙親在靈性上的引領,
頂多看著「飄動的垃圾,撼動於大氣中充沛的能量」來賦說新愁……

這些,都是Sam戳破美國豔麗(American Beauty)外表下貧乏的巧思,
一旦皤然醒悟,面對真實人性底層的慾望,
辭去羈絆的求生職業,放下身段成為速食店跑堂,
鍜練肌肉去勾引未成年妹妹……救贖反而到來,
諷刺的是,幾乎在「同一個所在的同一個時間」,
他深愛的家人,包含滿懷怨懟的老婆、唾棄他不成體統的女兒,
還有意外跑入他生命的美國正義化身,陸戰隊教頭鄰居,
全體集合,代表保守力量反撲,
只有一人動手,卻等同於合力謀殺了導演形塑的美國赤子,
讓影片結局於「回歸完美的表象」。
這種嗜血又精確的算計,你不得不嘖嘖稱奇。

不過,我還真是欽慕國外編導演的專業,
對比國內多數言之有物、偏偏落落長篇只為妄求一個多數人看不懂的文本,
這部電影不只經典,還狠狠揭露殘酷的事實: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叫好又叫座並非無法達成的夢想──

唉唷,拉拉雜雜一大堆,當我碎碎念好了,
把半年前的感動一鼓腦全抖出來,
希望大家不要怪罪才好。
(至於本片中同志角色的安排,幸福同志愛侶是個針刺,若與兇手上校一併解讀,其實不過是Mendes調味的引子,倒非他秀出善意的舉措──純屬我個人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
與不相識的人聊電影,
與不來電的人談戀愛,
與不欣賞的主管共事……
生活,是一場災難。
舊 2001-12-20, 07:18 AM #1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黃汪汪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