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2002年也接近尾聲了,在這2002年的最後一天,為了替即將到來的2003年鋪路,也為了替這今年最爆笑的討論串留下一個註解,我們還是簡單的來回顧一下至這團混亂的發展過程,也好讓途中誤入、看得霧煞煞的網友們稍微搞清楚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
-------------------------------------------
首先呢...
我們mig33網友憑著「測試出C1值高的片子常常需要降速讀取的現象」,就推出「C1值與jitter是正相關」這樣的論點,顯然這樣的推測,在邏輯推理上並不足夠強壯,因為根本無法證明「降速與jitter的相關性」,所以就開始被質疑啦....
接下來...
mig33網友找出所有關於jitter文章中,任何與C1有關的隻字片語,來"佐證"他原先的推測,可惜這些都無法合理推導出「C1值與jitter是正相關」,這會有什麼問題呢,請見後文我的個人意見...
小插曲...
接著因故繞到「相關性」的意義,mig33網友搬出統計學的圖來說明正相關如何、負相關如何、是不是100%又如何...,結果說到後來纔發現,我們mig33網友自己的"推測",反而是最沒有資格跟人家講在統計學上是怎樣怎樣的...
再緊接著...
在歷經扯到「防震裝置的buffer如何如何」、「從之前討論DAC那端的jitter轉移到pit jitter」...之後,終於來到了高潮,也就是「C1錯誤多的話,晶片運算會來不及」之"推測",其主要證據分別為「我家的古老音響聽C1高的片子會音質差、爆音」以及「早期科技作出的晶片比現在慢」,然後接下來就又是一大堆的"推測"、"類比舉例"、"隻字片語引用",以及一堆爭吵............直到2002年末
以上就是大致流程,至於其中許多mig33網友的論點與其他網友的指正,總總攻防就不去贅述了,主要的爭執點,在上文中我都有用括號「」標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據此往前翻閱。
-------------------------------------------
接下來就是我的個人意見了,從頭到尾我都沒提出什麼有用的資料來,沒辦法我不懂嘛,我所能憑藉以質疑的,就是唸了那麼多年的書,
科學精�**`是有一點(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該連結,看看人家怎麼講科學精神的,再回頭看看我們mig33網友所言,就更能體會問題在哪了),當mig33網友講出這樣的論點「C1值與jitter是正相關」時,論實地觀測到的現象,實驗、數據通通沒有(jitter怎麼測?用古老音響測?),論推理,在邏輯上也站不住腳,然後當質疑聲出現時,mig33網友要不就是叫人拿證據來證明他錯,不然就是用其他一些無法用直接證明「C1值與jitter是正相關」的資料,或是他自己的推測來捍衛他的論點...
然而這就是最弔詭之處,科學的論證方式是怎樣的呢?
A.當你觀察出某個現象,可以建立理論來解釋為何會有此現象,然後透過種種實驗、觀察、測量,去驗證該理論是否成立。
B.你也可以想像、推測,然後建立該想像、推測的理論,然後透過種種實驗、觀察、測量,去驗證該理論是否成立。
※請注意,"理論"是必須合乎邏輯推理原則的。
所以當你一開始所言就是推測而來,你拿其他推測、理論來"證明"你的推測,這不是很可笑嗎?
當然,你拿再多無法"直接證明"其推測的資料來堆,也無法加強其推測的可信度,更別說是拿不符合邏輯推理原則的"猜測"來佐證了。
隨便翻翻任何一篇科學論文,看看有沒有哪篇是這樣子寫的,有的話不被圍剿到死才怪...
-------------------------------------------
「別跟豬打架,因為你會弄得一身髒,而且讓豬很快樂」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