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swill
根據adalies大大的資料,其實答案很明顯了,
不管古老或是現代的晶片,沒有"來不及"的問題
所以你之前所提出的"jitter是晶片運算來不及所產生的"這個觀點證明是錯誤的
一個frame能解多少個錯誤,和設計複雜度是有關的,但和晶片速度反而沒什麼關係.
|
只要您也認為古老的晶片真的很遜的話
沒什麼不可能的?
就以adalies兄後來的這個觀點來說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那篇文章也說過,有其限制,所以,以前的可能遜,後期的可能較佳,但是,硬體設計者絕對要決定放棄的時間,總不能讓 CD 有錯,就再也不放出聲音吧... 
|
若是錯誤多到古老晶片不能在一定時間算完的話
就勢必要決定放棄的時間
只要牽涉到時間的話
jitter(時基誤差)的玄妙就在這
雖然晶片知道若是時限到了就要放棄
而且它也知道規定的時間為何
但問題是,它對時間的掌握有這麼精準嗎?
(完全不會有任何時間上的誤差嗎?)
以前另一方的說法是
若現在的晶片能解開的錯誤
古老的晶片一樣會解開相同多的錯誤
現在有資料證明這看法不一定成立
因此早期後期晶片能容忍的錯誤數目不一樣
此一觀點到現在總算有較一致的看法
每個時期為什麼會那樣設計晶片
端視那個時期的科技進展為何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運算速度
1個frame有2個錯為何早期不解?要留到後期解?
晶片的運算性能會是影響該設計的原因之一
每一個時期的產品一定可以應付該時期的"基本"需求
但該時期的"基本"為何,也請不要用現代的觀點看
小弟的確沒資料說明古老晶片能解開錯誤的數目
而且小弟家的音響碰到C1>60就不行,的確是蠻遜的
但是其他網友如何知道不會是因為小弟家的音響老太古老
以致無法處理1個frame有2個錯誤而導致有雜音?
從統計學上的觀點來看,C1維持越高代表錯誤越密集
所以發生1個frame有2個錯的機率就提高了不少
然後小弟家的老音響碰到這樣的資料就開始消化不良
以上只是小弟的推測,小弟不敢說一定對
但小弟也好奇其他大大怎麼知道一定不會是晶片的原因?
小弟引用這段話只是希望網友能思考下面問題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Howard C. Lu
ASIC 在特定運算上通常比 generic CPU 吃香,但是否仍有可能因為成本及設計因素,使用較差的 ASIC ,而使可修正的 C1 上限下降?
|
Howard C. Lu大大已經點破爭執所在
而小弟的確不知道早期的晶片可以遜到何種地步?
但對於其他認為早期晶片一定夠力的網友
小弟在此表示敬佩之意,也無意和您們爭辯下去
祝各位網友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