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olfganghsu
[恕刪]
就不該以膚淺的方式表達,減損其光輝的五流橋段更不應該拿出來使用
這跟有沒有給觀眾想像空間毫無瓜葛,要想像的人看原著會得到更多的樂趣
[恕刪]
[/B]
|
您的觀點弟大部分都是雙手雙腳贊成的,請特別留意贊成二字,謝謝...
只有上頭這兩句是牽涉到弟先前一再談論的層次,因此僅就這兩句回應,五流橋段與膚淺是您給的形容(當然也隨您的想像而生,這個詮釋空間是誰留給您的?),Jackson心裡想的不見得是,也不見得所有的讀者都覺得是;而是不是所有讀者都覺得是五流橋段與膚淺,其實也無關乎電影作品好壞的批評,這又不是多數暴力的民主程序。電影的結構與製作手法,不是用幾個情緒性或粗暴的形容詞就可以隨便判人生死,蓋棺論定。這是我即使失望也不曾用太多五流的詞句去形容Jackson的詮釋創作(注意:我用的是創作二字)
至於讀者與閱聽者想像的樂趣,沒有人能剝奪,即便我讀過原著與看過電影,我一樣能設法領略兩位作者(請留意兩位二字)心中的想像。Jackson不是托爾金的代言人,我不會因為托爾金的故事與Jackson的詮釋給了我不同的想像,就把Jackson貶到一文不值。前面有網友拿金庸當例子,我也看過原著與部分電影電視劇,搞笑版青春校園版的我也看,因為我的期待不是想在鄭佩佩身上找金庸,而是想瞭解鄭佩佩的詮釋邏輯與手法,看看導演心裡的張無忌究竟是什麼樣的角色...這與原著精神的失落,真的真的不能混在一起煮,講著講著都爛糊了...
承上,如果看完電影魔戒給自己帶來的盡是無窮盡的 失落與憤懣,我想這領略的樂趣真的是被自己所禁錮了,當然也便如您的建議,讀讀原著就好,不要來看電影。
至於其他情緒性的圖示與火花,別這樣,一笑帶過即可,我也是失落的,失落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您,我的投票給了三顆半(尚可),措辭的激烈與否,代表的並非Jackson的好壞作品而是個人修養問題。
我們的差異不過在我比較同情Jackson包袱,而你認為他必須對全球眾多魔戒迷鄉愁回歸的失落負上全責而已
---
一個王子遇見公主深情凝視的場面,可以是十五歲孩子腦子裡存活一輩子的浪漫情節;也可以是自以為正統學究傲慢言詞下所謂幼稚膚淺的下流橋段
作品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