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夜梟
Senior Member
 
夜梟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公館...
文章: 1,47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doku
VBR是變動流量,流量會隨影片的動態提高,自動提高流量。低動態自動下降流量。CBR是固定流量,不管影片內容如何,永遠是固定預設好的流量。

CQ是VBR的一種,但流量的變動估算方法和VBR不同(有何不同我也不知),只知道用CQ很難依時間長短計算出壓出來的檔案大小,若是VBR還算的出來。

至於設多少會比較適當的話......前面阿拉丁大大的建議不錯,很有參考的價值。

畫質好壞的排行,9MB的CBR > 5MB的VBR > 5MB的CBR

了解~~~謝囉!!!今天回去再試試....

剛剛在大陸網站看到一篇說明文章, 順便轉貼分享
-----------------------------------------------------------------
淺談TMPGEnc中碼率控制的模式

作者:威龍

TMPGEnc中的碼率控制模式有兩大類,固定碼率和可變碼率。細分起來,一共有七種:固定碼率(CBR)、二次處理可變碼率(2pass-VBR)、手動可變碼率(MVBR)、自動可變碼率(CQ-VBR)、固定品質(CQ)、即時CBR(RT-CBR)、即時CQ(RT-CQ)。

碼率控制的工作原理:
1)固定碼率--檢測每一幀圖像的複雜程度,然後計算出碼率。如果碼率過小,就填充無用數據,使之與指定碼率保持一致;如果碼率過大,就適當降低碼率,也使之與指定碼率保持一致。因此,固定碼率模式的編碼效率比較低。在快速運動畫面部分,由於強行降低碼率而出現馬賽克。
2)可變碼率--與固定碼率模式不同,其碼率可以隨著圖像的複雜程度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其編碼效率比較高,快速運動畫面的馬賽克就很少。
注意:固定品質(CQ)模式也是屬於可變碼率模式,品質越高,圖像質量就越好,但碼率就越高,生成MPEG文件就越大,花費的時間就越長。CQ值從50增加到55,圖像質量大約提高4%;55增加到60,大約提高2%;60增加到65,大約提高1%。

碼率控制模式在VCD/SVCD中的應用:
1)Video CD 使用固定碼率模式,碼率1150Kb/s。
2)Super Video CD 使用可變碼率模式,最大碼率2600Kb/s。

TMPGEnc內置的SVCD設定模板中使用CQ模式,雖然圖像質量很好,但是其最大碼率可能要超出指定的碼率(可能是算法的原因),而帶來兼容性的問題,在某些播放機出現圖像與聲音不同步的現象。還有,影像源的格式對碼率也有影響,推薦使用PIC Video MJPEG或Huffyuv這兩種Codec。
解決方法:1)調整CQ的最大碼率,改為2200Kb/s或更小,品質60;
2)改用2pass-VBR模式,最大碼率2520Kb/s,平均碼率2200Kb/s或更小;
3)改用CQ-VBR模式,最大碼率2240Kb/s或更小;
完美解決方案:選擇影像源中有快速運動或水波、樹葉的一段畫面,進行試壓縮,然後用Bitrate Viewer檢查MPEG文件的碼率,如果碼率不超出2600Kb/s,就用剛才的CQ設定來壓縮!

另外,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圖像質量,可以在「GOP結構」選擇「強制的幀類型的設定」,在其設定中選擇「自動設定」。當然,如果您有耐心,也可以逐幀或逐段地設定碼率。

Cinema Craft Encoder SP 2.50可以使用三次以上處理的VBR,能得到更好的圖像質量,如果TMPGEnc也能作到的話,那CCE SP 2.50的優勢只剩下壓縮速度了(隨著CPU速度的不斷提高,壓縮速度的差別就會越來越小。)!
舊 2002-12-23, 01:50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夜梟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