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ig33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註定了漂泊
文章: 8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akuro_has_gone

小弟承受不起
c1c2那篇只是一種比喻
真正的編碼方式比那郭複雜太多太多了

謝謝您這句話
所以有其他仁兄說C1C2是簡單的運算
我一直不是很能接受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akuro_has_gone
一體式CD唱盤的jitter產生處多半是傳動部份,分離式的CD唱盤(即分為傳動部份與數類轉換器)則多了中間傳輸部份。

takuro大大的文章真是獲益良多!
在分離式的CD唱盤
連"中間傳輸"這種單純的部分
都有可能造成jitter
所以需要經過運算的部分我會持懷疑的態度
之前我提到的
要完成運算當然是簡單
但要連運算完成的時間點都要精準控制
可未必簡單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akuro_has_gone
對CD唱盤來說使用這種FIFO或類似buffer線路的好處是,將transport的jitter效應減到最低,再來一個好處就是加長此buffer的長度,以解決CD跳針的問題,這已經應用到CD隨身聽與車用CD機上了。

感謝這段話,從反面推敲也說明了
並不是所有的CD Player都有採用這個技術
我曾經在和adelies仁兄討論時提出過如下的疑惑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10&pagenumber=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ig33
看了這篇文章和這張圖
我還是疑惑著:緩衝區在哪裡?
是不是做在DAC裡面?
資料是否在最恰當的時點送到DAC?
(正確的資料還要配合正確的時點)

由您的這篇文章可以隱約得到證實
以前的CD Player本來就沒有buffer的設計
所以會增加一些jitter效應
我不贊同VanHalen仁兄"理所當然"的認為CD Player一定有buffer
(我知道防震機種會有,但世上仍存有許多非防震機種)

十分感謝您這篇文章
使得一些爭議似乎有了答案
舊 2002-12-22, 04:01 PM #1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ig3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