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jitter (二)
我又找了一下關於jitter的資料
發生原因大概如下
CD播放時都是用同等速度(一倍速)播放
但是內圈和外圈的圓週長並不一樣
所以轉速是持續下降中的
但轉速的控制卻未必能夠精準到完美的地步
所以無可避免一定會造成讀取時會發生『時快時慢』的現象
也就是會有jitter發生
若是jitter較多,沒有在最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資料送達正確的地方
就會影響到音質(但我也聽不出來音質有沒有變差)
另外我是猜想若C1值多的話,可能也容易使jitter現象變的較嚴重
所以片子好(燒錄機也好),可使得C1值低,則jitter現象也就能跟著降低
綜看一些號稱能使燒音樂音質變好的技術
我的感想如下
◎Yamaha的Audio Master Quality技術
由於jitter是發生在播放階段,所以若是這個技術真能有效降低jitter
也許真的可以獲得比母片更好的音質(母片的壓製品質若不夠好-->jitter較高)
之前網路上的網友一致認為燒錄片不可能比母片好
但如果數位資料真的100%複製,只是將這些資料還原回類比訊號時才發生jitter
那這倒是有可能的事
◎Plextor的VariRec技術
這技術要用人工方式調整燒錄功率,藉由調成較適當的功率產生較好的燒錄品質
嗯! 這個功能有點難用,一般人哪知道怎樣的燒錄功率才適當?
又為啥不乾脆直接做成硬體(韌體)就會判斷最佳的燒錄功率,還要麻煩user
雖然TEAC的Fine Focus Control技術,不是專為音樂設計的
但在不麻煩使用者的情況下,能自動燒出最佳的品質
燒出的品質好,自然也能使複製的音樂CD有較少的j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