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Member
|
pureblack:
個人對您的能買到台版包裝,
但CD片是外國製的唱片,
覺得非常地新鮮,
因除了非常早期的唱片是屬於日製台裝外,
後期個人倒是未曾收過這麼特別的產品版本^^"
至於唱片公司代理其廠牌而輸入的非水貨的日本進口版,
其實價格仍然要比道地的台製版訂價還要高些,
而且通常也只有唯一的首批貨源才有辦法享受到,
因為在台灣好像沒有因日版銷路太好而再進第二批的例子,
印象中是沒有啦~
當然也是有台版賣了一陣子之後,
才逆向輸入進口版的例子.
(如米希亞的離開BMG所發行的Greatest Hits精選就是)
至於您第三點所提到的內容,
有機會可以試試用敝人以文宣側標的封裝來猜測之^^"
若"未知片源"是屬於那種未在台開打的促銷商品(如小眾市場音樂),
或於發行期沒紅卻後來才紅的藝人,
這些片子的首批都粉有機會會是進口盤的 
像聯合公園於近1年後的走紅即是一例,
不然恐怕也不會有台版的發行機會呢^^"
再來就各唱片公司輸入的進口商品,
都有著特定的輸入製品(但不是絕對)
就個人所購買非主流的商品經驗裡,
各家輸入片單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舉例說來:
華納 - 輸入製品幾乎以德版為主,
EMI、環球 - 以歐版居多,
BMG - BMG向來喜歡台壓,
若有輸入製品也是歐版與美版相互為輔.
Sony - 澳洲與加拿大.
福茂 - 德製品居多.
滾石 - 和BMG一樣,
也是能台壓就台壓,
若有輸入製品也是以歐版為主.
至於主流商品有機會買到台代進口輸入品嗎?
其實嚴格說來也是可以的,
當然於促銷當下是比較沒機會的,
所以若不急著享受(或說沒搶到促銷期的專案進口活動),
可以等台版促銷期(商品下架)冷卻過了後在收,
(或等數年之後^^")
通常已過時的舊主打片,
唱片公司仍會不時改以專單方式來鋪貨,
常挖片的人或許應該比較能理解個人所說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