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Kentnet
去問問顏真卿和柳宗元有臨過誰的帖.?
|
識字既臨帖 ........ 手沒動筆 . 是腦袋動筆
顏真卿 : 林北出身家學傳統的家庭 . 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 . 書法家 (節錄維基)
又在多文化混合交流的唐朝盛世官場打滾 . 接觸各種異族文化的書寫模式 . 與書法圈內的相互砥礪欣賞
(創造力環境優勢如台菜發源地的北投 . 世界工廠產業鍊群聚成熟的對岸 . 或見產官學資源豐饒的竹科矽谷)
繼承了王羲之的變法精神 . 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政治精神與藝術精神互通 . 變法與改革都是創造)
林北眼裡所有文字都是可臨的帖 ~
生活接觸 . 是不動筆的臨帖 . 這臨帖量遠超真實執筆臨帖
(真實執筆的臨帖我比較喜愛叫臨摹 . 寫畫雕塑都能用)
創造皆需繼承模仿 . 不會由來無物 + 被模仿物有正確的 . 也有錯誤的 . 錯誤量遠比正確量大不知凡幾
包括對自身臨帖 (文後校稿 . 溫故知新 . 三省吾身)
直接選擇正確的學習 . 更應該廣泛接觸錯誤的 . 進而
體會正確的為啥是正確的 + 正的可能是歪的 . 歪的可能是正的
(金庸武俠大量傳達的觀念 + 科學方法的試錯與探研精神)
學之所得將呈紮實不落於虛浮
藝術是生活性的 . 應當落於生活也必源於生活
所以不要小看大街小巷的扛棒文字 . 包裝材的文字編排 . 電腦各類字體 . 外國文字 . 甚至物理 . 大自然 .... 對書法藝術養成的影響力
管它美上天或醜不拉雞 ...... 都得去接觸體會 <= 免刻意努力 .
潛移默化為最大量與強效模式
因體會遠高於知道 . 藝術體會屬於藝術素養不是藝術知識 . 又藝術知識的宿命問題 ~ 美是純粹主觀並無法言喻的
追求素養 = 基本功打好則利於鑑別與創造 . 因其是
機敏的
直覺的
豐腴的
不論是名家抑或歪瓜劣棗 . 他們批判江湖體事實上已是不動筆的臨帖行為了 . 欣賞也是 . 素養高低主觀傾向不同罷了
臨摹 =
文至
化 (從己身出發=>接觸對象=>返回自身認識與修正 . 同科學的觀察到實驗與更易 . 同信仰宗教流程 ...)
(教育學習知識傳遞討論批判鑑賞 . 仿冒山寨 . 教民化雨 . 天下文化一大抄 . 佛教抄襲婆羅門以敵對 . 一本聖經產出幾頭宗教巨獸互毆 . 程序本來為此)
西方的仿畫師名畫師與中華的書法習者書法大家是一樣的 . 都需經模仿活動以淬鍊自身藝術精神與表現工藝
蹲專利局的愛因濕毯 . 窩國家圖書館的老子 . 人類歷史公認的大天才達文西 .... 世間無人逃得掉模仿學習
欣賞與批判必經對對象的模仿繼承學習 ...... 而欣賞與批判就是創造 ~ 無實物創造
這方面東西方藝術創造哲學大差不差 . 極其側重
經驗論大於天賦論 . 也就是孔老頭與西方人文第一條說的
教化
過程才是藝術精華 . 而不是那個創造物 ; 是對己的精神提昇 . 而非諸創造物或創造人的競比
這藝術觀在中華書法文化上之精神敘述相當明顯 ~ 藉書法修身養性大於寫出的字美上天
或於藝術氣質養成也可看到 ....
或見台灣當下
全人教育
素養教育對美學如此看重的原因 ....
既古典也現代 . 沒退過歷史承認
=====================================
柳宗元 : 顏老頭說完了 .....
顏真卿 : xx123泥不仿造我的書法 . 卻來冒名山寨我的藝術精神 !! 哇靠 !!
韓立 : 藝術進入社會首先取得大眾的承認它才會是藝術 . 社會不承認的你自己慢慢玩就不是藝術
因
藝術為社會產物 . 支持愛護渣男修仙傳請投幣點贊
有錢了 . 我才能將所有女配角畫得跟賣檳榔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