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開發帶動很不容易的, 要規劃者很有頭腦, 但也要"被幫助的人"有那個意願.
這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南科(簡單說就是台GG)還沒來的時候, 荒蕪一片.
網友一直說什麼加班很累, 工作很苦, 其實做剛剛好, 準時下班, 很早就發生了.
到底是因為西進而導致很多公司的台廠落寞? 還是台廠無法提升才去搞西進?
當然, 最舒服的說法是兩者都有(但就要看比例以及細細去分析).
最民粹的說法就是前者, 都是資方的錯, 勞方絕對沒有錯.
但我看過很多機設比(人力搭配), 很多時候, 群體感覺跟事實差很多.
爆發成長, 勞工躍進產值(扣除幣值影響), 純粹產出而言, 也就是不用價格計算.
過去50多年, 前10~15年真的猛, 後面30~35年就蠻平坦的.
台灣自從在亞洲衝刺到一個程度後, 就很舒服的放鬆了.
勞工除了被挑動針對資方以外, 問題也不多, 這其實所有經歷過打拼其以後的都會發生.
日本如此, 中國如此, 印尼如此, 泰國如此, 菲律賓一直走不到如此 (至少3年多前還沒有)
=> 菲律賓一直都沒有想要衝刺...
說多了, 當然這也不是勞資雙方做為全部因素, 台灣有天然的限制與環境.
譬如天然資源不足就是一個, 而地小密度高產生的業別使用的器具規模也有差.
用好笑的例子(但很貼切), 北美都開超大車, 台灣開中型車, 日本開黃牌小型車.
=> 台灣能開到中型車就已經是不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