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惡蟲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文件地獄
文章: 348
每個堰塞湖的形成原因不同,處理方式也未必相同。

這次處理的困難點就在於地點難以到達,無論車輛或人員都無法從地表到達該堰塞湖。
如果不考慮交通的因素,那麼比較沒有什麼實益。

而且臺灣之前發生過很多次堰塞湖,除了第二次草嶺潭有重大意外,其他多半平安處理掉。

921那次形成的第四次草嶺潭,大概是之前的堰塞湖最有名的一個。
那次是採用引流方式,跟本次花蓮預計採用的方式相同。

但是第四次草嶺潭的總蓄水量只有馬太鞍溪的一半,而且花了四年多才讓堰塞湖消失。
所以要對比前,先了解一下各堰塞湖的差異,不要明明差很多,也在那邊亂比。
     
      
舊 2025-09-25, 10:14 AM #11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惡蟲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