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開始轉變了一些觀點,
我不再看待“對錯”,每一件事情我都會在心裡問“代價”,
以這兩段影片來說,
吐出來的食物過幾十秒後要不要再吃下去,有沒有很噁心?
佑來了 是不知道或是忽略了“微生物分解發酵”的影響,
影片試圖營造或是建立某種對錯的價值觀,但是忽略唾液混合和口腔微生物的影響。
為什麼 學經歷相對高的人更會覺得噁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意識中知道。
但是佑來了 忽略它 why? 他是真的不知道嗎?
給乞丐錢和排隊的事情也是,
如果看到自己的老闆輕易的給乞丐 相當于自己年薪的錢,
我相信會有很多人不開心的原因並不是什麼“沒有影響自己的權益”,而是會懷疑在老闆眼中 自己的價值和乞丐的價值做比較,
可能會產生尋找更能增加自己價值的工作的想法。
排隊情形又是另一種有更多對應方式,許多服務人員都有不一樣的“改善方式”,
我自己就遇過很多次,我的前一位正在結帳,下一位就輪到我,
然后就出現另一位結帳人員拿起我的購物籃到旁邊新開結帳台幫我結帳。
我會覺得佑來了那兩段影片,
也許有些人是如他說的“對你沒影響,可是心裡不接受”,
但我覺得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後果,
有些可能會帶來正面的回饋,有些可能會產生更複雜的變化。
但是佑來了的影片很明顯是為了在引導某些價值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