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47
家庭或校區資源等條件, 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我講講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經歷.

要帶小孩, 即使已經是選擇還不錯的居住區, 裡面的學校還是有差異的, 至今3位同學離校.
一個是覺得老師太放牛吃草, 一個是覺得學校生種族太雜, 還有一個要走特別科系發展的.
最後一個先不提(因為這肯定要去專業學校, 只是... 才國小走一半, 有必要這麼早衝刺?)
=> 我覺得現在小孩也挺可憐, 如果家長想要, 有太多方法可以"上緊發條."

我沒有讓小傢伙換學校, 而且認為學校已經很不錯, 以下是對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的看法.

1. 放牛吃草? 其實學校連APP直接跟家長溝通都有做, 只是老師多數時候不直接介入.
(我個人感覺聯繫次數已經很夠了, 也足夠細節了)

2. 種族太雜. 可能吧, 畢竟加拿大在收難民, 標準外國人校應該是有被分配要接收的比例.
的確是有發現, 像是今年, 班級人數居然又上升過上限, 而學校得再次開學後重新分班.
=> 這在國外其實不太常見, 以前我看到的通常是人數不足, 取消班級, 併入其他班級.
... 甚至年級.

2-ANS. 我個人並不覺得這是問題, 反而是一種好, 從小接觸世界大同, 人就是人.
不要太集中某類型, 不要有特別族群感, 但不是說沒有歸屬, 而是不要用"生物"區分法.
閱讀組, 游泳組, 任何志同道合; 而不是現在的種族對立, 觀點對立, 立場對立.

至於什麼分數怎麼解決比例... 這我不參與討論, 畢竟這個無解.
=> 當這個世界把一個客觀的問題, 套入要用主觀的解法, 本身就錯了.

如果大家考一樣的內容, 學校給一樣的教學內容, 資料跟評測都是同一套標準.
那... 我個人覺得很好.

在以前, 如果不是這樣的環境, 我或許拿不到獎學金, 說實在的.
現在的多元以及頻率高到不行的學測... 我只能苦笑.

說多了, 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的問題, 可能會有人覺得矛盾, 我後來在國外讀書.
怎麼會推崇台灣古老的聯考&填鴨式教育?
這可能是源自於我後面升學, 後來工作, 還算堅實的基本學術能力, 對比後來一堆...
我挺無法理解為何基本數學物理, 甚至有些連閱讀都怪怪的, 這不是寫申論的難度.
而是補資料中最基本的算數, 填充 (因為有範本可以照抄, 只要相對應修改)
PS. 需要修改的, 還有特別標示... 居然還一堆沒改(照抄)

以前的成大是品質保證... 這只是一個例子.
其餘的, 反正我已經脫離了這種需要煩惱的圈子.
舊 2025-09-18, 02:47 AM #1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