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xx123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4
引用:
作者16:9
網兄的境界頗高
不知如何練成的


那不是境界 . 是知識素養
知識素養是以知識手段獲取後養成一種對事物機敏的能力 . 知識手段不限於書本教室
它不是一類知識 . 是一類素養 . 唯主觀 . 說不清道不明的 . 別人學不來的
得自己練 . 跟飯得自己吃才會飽一樣主觀意義 . 看著別人吃飯或央求別人幫忙吃 . 是不會飽的

已知它的位階比任何知識更高 . 西方三聖 ~ 蘇格拉底 + 伯拉圖 + 亞理斯多德 . 到東方孔夫子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當代教育家提出的素養教育(全人教育)也是 . 避免學子讀成迂腐書呆 . 如照章辦事做啥敗啥的前總統那種人才

多元社會就是醬缸文化 . 之下的種種教化(與精神污染同義同模式) ~
包括洗腦 . 理性 . 其質良窳與結果不可保證(只有現實既結果 . 信仰與邏輯為精神超克<=俗云精神勝利法 . 不保證結果)
既然社會資訊的質不可信賴 . 那走量
如同買菜貨比三家 . 如同科學巨擘如牛頓達文西萊布尼茨 ....
天文地理數學物理神學文學藝術社會倫理邏輯歷史 ... 無所不通
是因為接觸的量巨大 . 因經驗累積與接觸不同領域所養成的素養
這方面的素養人身 . 在老兵 . 老手 . 老董 . 老師傅 ... 身上都能看到些許
通常第一顯示的是他們的氣質不同於一般人 . 令人信賴不怒而威
再來才是他們對事物的洞見 ~ 來自他們的專業所知不限於他們的專業範疇 . 是旁徵博引觸類旁通一通百通的

量 = 博學 + 揉合多領域且機敏應用的能力
或見哲學精神象徵雕像 ~ 沉思者
該怎麼看待生死是腦袋的事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0%9D%E8%80%85

引用:
作者chumowu
與其搜索誰死了
不如搜索
死前少點活受罪
死前減少臥病在床的時間


這是當代生死學的看法 . 推了老人生活臨終關懷一大把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與文明病(癌糖腎)四起 . 生死學現代化顯得格外重要 . 生命哲學再起 . 生命科學正熱 . 樹葬海葬安樂死 ....
那些古樸傳統的 . 由宗教掌握詮釋生死論的 ~ 佛道回基督乃至於民間信仰 . 早就不夠用不符時代了
(儒家的天命與自然崇拜的薩滿其泛靈觀對待生死還比宗教信仰正常健康 . 不會雜一些邏輯自洽怪力亂神東方神秘神聖權威 ....
那些腐人心智精神污染的垃圾玩意)

台灣生死學之父 ~ 傅偉勳 . 著有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D%BB%E5%AD%B8
以哲學為基 . 接觸佛學 . 宗教 . 醫學 . 社會 . 倫理 . 儒學 ... 喜愛文學對數學亦有天份
是個博學者 . 知識素養的示範人物 . 才夠能力提出生死學現代化

而專業呢 ??
愛因思坦 : 專業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
我 : 專精一業既血肉機械的社畜

一個只會貼磁磚的 . 只會貼磁磚其它不懂
那叫工人不叫師傅 ...... 貼再漂亮也一樣

引用:
作者AI 摘要
這句話「專業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通常用來批評只精通專業知識,卻缺乏人文素養和對價值理解的人。
它源自於愛因斯坦的一段話,意思是說,缺乏人文關懷的專業人士,就像一隻訓練有素的狗,只會機械地執行指令,而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這句話的背景是,愛因斯坦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培養對價值、美感和道德的感受力,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僅僅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狗」。
這句話被廣泛引用,也常被用來批評一些只重理論,卻缺乏實踐經驗和人文關懷的專家,或是對社會現象缺乏敏感度和批判性思考的人。
總之,這句話提醒我們,在追求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和價值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
1200塊的操級粗工
舊 2025-08-15, 09:34 PM #3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xx12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