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收到川普的信,怎麼辦?涼拌炒雞蛋,千萬別中了三寶的計
第一批談判日韓撐住了,又多了3週,繼續撐下去又有三週,三個月,三年,等三寶滾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6252
川普一口氣寄了14封信,最先公布的日本、韓國都面臨25%關稅,台灣、歐盟都沒收到信,這封信代表什麼?接下來還會發更多信?
日本與南韓是最先收到川普咆哮信的兩國。在川普寄信前,川普就一直威脅要對日本徵收35%的關稅,還說日本被寵壞了。
韓國也是原本被視為接近達成協議的國家。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美國對兩個盟友的高關稅,「雖然令人失望,但這不意味比賽已經結束。」
葛林柏格地緣經濟研究中心(Greenberg Center for Geoeconomic Studies )政治經濟學者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這只是一封信,還不是真正的關稅,8月1日之前可能會透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
台灣不在14國收件人名單中,談判進度如何?
行政院6月底時,表示與美方取得「建設性進展」,但未透露相關談判細節。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以及總談判代表楊珍妮週末再度赴美。
經濟部長郭智輝7日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報告時,僅簡短回應「還在談判」。
日、韓都面臨25%的關稅,原本對等關稅32%的台灣,只要想辦法談得比競爭對手低,就有利多。
有沒有在14國當中,接下來到8月1日之前,要做的都一樣,都是加緊談判。
2個理由,對等關稅最後期限一延再延
川普沒有談判時間概念、沒有明確目標。
把貿易關稅當成真人實境秀賣力演出,最後期限不斷更新,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一個禮拜後說暫緩90天,等到7月9日到了,又說8月1日再實施。
「90天90項協議」落空,最後只有英國、越南兩個框架協議,川普不承認失敗,繼續設定新的期限,繼續放話威脅。
事實證明,談判需要時間。
美國與日本三個月內進行了7輪談判,依然卡關。協議複雜充滿政治風險,通常需要18個月才能達成,儘管川普希望透過談判解決所有不滿,但日本政府並不願意在7月20日參議院選舉前激怒農民,或者對本國汽車產業讓步。
談判也需要明確目標。這是川普與韓國談判中所缺乏的。
川普聲稱南韓的關稅是美國的4倍,老是亂喊數字,這讓韓國官員感到困惑。明明在川普第一任任期,根據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協定,韓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接近零。
韓國官方承認,與美有過激烈的談判,總統李在明表示,「雙方並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美方提出的議程不斷擴大,包括數位服務稅、為美國駐軍分攤費用、允許Google的請求,將高精度地圖資料移轉到境外伺服器等等,岔題愈岔愈大。
又延長了3週,各國預計怎麼做?
現在死線又往後延長了三週,談判的困難度並沒有降低。
如果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川普可能會再延長,但是又不能期待他一定這樣,被笑「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老是退讓的川普,難保哪次不會心一橫,就直接硬幹到底了。
大多數國家一定會盡力讓步,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天然氣和農產品,或者調整監管規定,以化解威脅。
如果很難讓步,那就想辦法拖延,以換取時間,大家的目標都是,做到恰到好處的讓步,以避免全面徵收關稅,同時又避免徹底投降。
如果川普真的8月1日就實施了這些關稅,凱投宏觀經濟學家艾許沃斯(Paul Ashworth)表示,可能對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的影響相對溫和,因為產業關稅才是重中之重。汽車、電子、半導體、和製藥等關鍵產業,是各國更想守護的重點。
川普還會發更多信?
今天發了14封信,《經濟學人》預計,未來幾天還有更多。
畢竟少了歐盟。歐盟是仍在談判中的最大合作夥伴。
歐盟計劃在本週與美國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希望將歐盟在8月1日之後,鎖定10%的對等關稅稅率,以便雙方就永久性協議進行談判。
歐盟正在尋求對某些關鍵產品,包括飛機、飛機零組件、葡萄酒、烈酒等商品,免徵10%的關稅。預計初步的貿易協議,會包含某種豁免。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還在敦促美國給予配額和豁免,例如一定數量出口的汽車得以免稅,以有效降低25%的汽車關稅、50%的鋼鋁關稅,但這些突破不會立刻談好。
歐盟一邊談,也一邊準備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如果談不攏,就可能採取報復。
如果未來幾天,美國與歐盟真的談成了,而且是歐盟鎖定的10%稅率,其他國家可能會羨慕不已,並且想知道,歐盟的報復威脅,是不是有助於讓協議談成。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Bloomberg、Yahoo Finance、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