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商品是智商稅嗎?
對於魚油功效的討論時常反覆出現,有部分原因在於相關資訊充滿著矛盾。魚油商品究竟是不是智商稅?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822
西奈山醫院臨床營養執行專員雪莉(Amelia Sherry)表示,「人們把魚油當成神奇的營養補充品。」
魚油富含omega-3這種身體無法自行製造的重要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對於心血管健康、大腦功能、視力和免疫系統非常重要。正因如此,廠商會把魚油補充品當成一種降低心臟病發和發炎風險、改善認知功能和皮膚健康的良方。
這也使得魚油補充品成為一門蓬勃的生意。omega-3補充品是美國和英國數一數二受歡迎的營養補充品,估計全球魚油市場規模達到31億美元。
但科學數據並沒有如此篤定。
一項2018年的元分析發現,吃魚油補充品「對心臟健康沒有益處,也沒有降低中風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去年一項研究則發現,魚油可能升高沒有心血管疾病民眾的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此外,許多魚油補充品似乎腐敗變質。
英國《衛報》詢問專家對魚油補充品的看法,看看他們怎麼說。
魚油補充品是什麼?
補充品中的魚油,是從鯖魚、鮭魚、鯡魚、沙丁魚與鯷魚等富含油脂的魚身上萃取出來。
這種魚油含有兩種主要的omega-3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雪莉解釋,「除了魚,要獲得這兩種Omega-3脂肪酸只能透過海藻與藻類。」
市面上的魚油補充品,通常以軟膠囊形式販賣。不過,每種品牌的魚油補充品裡每顆包含多少EPA和DHA則不一定相同。
梅約診所心臟學家柯佩奇(Dr Stephen Kopecky)表示,在美國,膳食營養補充品不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規範,你必須自己檢查成份表,廠商可能每個星期都會改標籤。
台灣衛福部的〈魚油健康食品規格標準〉,則規定魚油產品為以傳統供食用之魚類萃取製成粉狀、膠囊或錠狀之食品,除加工必要使用之抗氧化劑或賦型劑外,應屬單一配方。
根據〈魚油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產品之規格成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所含omega-3脂肪酸之純度應為30%到50%。
二、每日攝取量所含之omega-3脂肪酸至少應達1.0克,但不得超過2.0克。
omega-3脂肪酸應為三酸甘油酯型式,純度以EPA和DHA總和計算。至於規格成分的檢驗方法,以國內或國際間公認方法進行。
吃魚油補充品有什麼好處?
專家強調,區分「吃魚」與「吃魚油補充品」的差異,是很重要的。
雪莉指出,魚裡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發炎和斑塊形成,還能降低血壓和三酸甘油酯,也能穩定、保護心臟與大腦的細胞成員。
但營養學是很複雜的。柯佩奇並不確定這些益處是只來自omega-3脂肪酸,還是與魚的捕捉、處理、烹調方式有關,「還有其他各種因素」。
克里夫蘭診所心臟學家尼森醫師(Dr Steven Nissen)表示,目前魚油的熱潮有部分可以歸因於1985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發現,「每天至少吃30克魚肉的人,比起不吃魚的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死亡率低了超過50%」。
尼森表示,吃比較多魚的人,確實通常健康狀況比較好,但這或許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吃了更多omega-3。
尼森認為,「你吃比較多魚,可能就吃比較少肉。」他補充說,吃較多魚的人,整體來說通常健康意識也比較強。
說到魚油補充品,雪莉表示「有部分強力證據」顯示魚油對原本就罹患心藏病及三酸甘油酯高的人有幫助。與此同時,一直有部分研究顯示吃魚油沒有益處,甚至可能有些許害處,還需要就特定劑量和配方的效果進行更多研究。
假如你確實三酸甘油酯高,或是有心血管問題,專家建議可以向醫生諮詢是否該吃魚油補充品。雪莉指出,魚油有處方版本,通常比一般市售商品受到更多監管。
吃魚油補充品有哪些風險?
高劑量魚油可能提高心房顫動風險,這是一種心律不整,可能導致血栓、中風與其他心臟併發症。2020年一項對1萬3000多名患者進行的試驗,由於證據顯示臨床效益低、統計學上顯著增加心房顫動風險而喊停。
雪莉補充說,還有一些比較輕微的副作用,如打嗝、胃灼熱(燒心)或腸胃不適。
不吃補充品的話,如何獲得魚油的好處?
答案很簡單,就是吃魚。
雪莉指出,比起吞魚油膠囊,吃更多富含脂肪的魚類來取代高飽和脂肪的蛋白質,會獲得更多益處。
柯佩奇表示,如果一個人飲食本來就不均衡,吃任何補充品都不太可能有幫助。
他說,魚油補充品的故事是「我們世界的縮影」。
「我們找到某種有益的食物,說自己知道它哪個成分有益,把它濃縮、乾燥,包進膠囊,賣你10倍價格。」
(資料來源:Guardian、衛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