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我才覺得很多人是不是被台灣現代政治洗腦...
很多對岸的用詞是更久以前繁體字傳統中文時代產物.
=> 白話文: 是我們使用繁體字的人的! 不是對岸的!
結果呢~ 要走"台化"路線連以前的文化都捨棄掉.
做, 就去做, 都已經進行數十年了, 以前初中有那麼少人知道?
但不要顯得很沒文化, 台灣很小, 本來就沒什麼意義城中用詞.
台灣的城門不就是一"棟"小城牆&開口, 應該叫啥... 牆樓?
說實話, 我覺得台灣走台化, 很多文學反而粗俗了.
沒有意境與優美, 沒有反省與創新; 生活小品類是台灣做得好的部分.
生活小品類: 轉角咖啡遇到你, 留一盞燈, 拜犬女王, 我不可能愛上你.
偶爾有一些很不錯的, 譬如大佛麥卡拉或啥的, 的確很好.
但, 極少, 不是很多人, 很多文化工作者在推動.
對岸是深刻的電影與最近黑神話物空, 技術上/文學上/配樂上.
台灣捨棄了原本的優勢, 走向了低俗; 對岸反而想重拾文化的獨特.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