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niceperson
不怕不怕,其實大股東都是黨
黨出錢,下面照辦就是了
他們也沒有期望每個廠都能量產
目前就是人海戰術,每個地方都設廠
目前十幾個二十個廠
只要幾個能存活就好
而且不僅有黨的支持
軍系背景的H公司也是廣灑錢
扶持很多新廠
|
不是什麼人海戰術。
既然中央要撥款,
軍系 共青團 …各派系自然會推出公司來承接
不可能一家吃下這個大餅
也因為如此,所以一開始資源分散,新公司雨後春筍冒出來
新能源如此,晶圓代工如此
所謂的第幾代大基金只是在原有的規模上
將不成材的晶圓廠合併或清算,承擔虧損
彌補資金缺口
這場代工晶圓產業即將迎來最後的一幕
而新能源汽車還正如火如荼的燒錢
也因為燒錢的產業太多,
黨對於地產集團的問題一直無法給予足夠資金
重新啟動房地產市場
最好的方法是藉由外資特別是台資
鼓吹台灣買辦在台灣強化中國產業發展願景
讓台灣人把資金如30年前那樣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轉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