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kap0091
一分錢一分貨
除非是超級熱賣產品,用極大的下單生產量去壓低成本
否則...通常都是東摳西摳省出來
台灣機車已經不是賣品牌,鮮少品牌溢價
要說台灣人工貴、市場小,那也有個極限,不至於差太多
否則中國貨應該橫掃全球產品競爭力低於的國家
我不是說中國沒有好產品,而是競爭激烈內捲過頭之下
前10~20%也許不錯,後面80%可能都要多看多研究
否則光外觀漂亮也沒用,台灣小機車廠如PGO、宏佳騰
也常常用價格競爭,250cc車款賣三大廠的150cc價格
但買的人還是很少,幾乎每個都跟我說他們車問題很多... 
|
你想太多了~鮮少品牌溢價!?
事實是即便你說的小廠毛利也都抓超過5成耶
是現在人都太過習慣這種價格了
然後中國的東西便宜當然是很有可能偷工減料
可是真正的事實不要忽略
現在台灣各類製造業或零件廠多是進料來做的就是那邊來的料
如果有本事自己進就能知道很多基礎元件 五金件甚至有本事跟那邊下客製料的話
成本會是跟台灣供應商拿一樣(包含品質~要再提這點就是因為供應商的東西是一樣這樣來的)的東西價格能低台灣供應商甚至低到只要1/3價格
因為現在(包含醫療器材喔而且我敢說"所有"廠家都是這樣幹)大家從那邊進料默契就是配賣給同行起碼抓3成下一手看量5成~幾倍都可以
終端客戶(一般人 零售商)2.5倍起跳是基本
(一個成本340元的東西賣1200給一般用戶自己修理用他們還說便宜喔我都不知道找儀器廠修理是開到多少去了)
台灣東西貴真的主要是大家就真的習慣了這個價錢而已
我親戚有賣機車 電動自行車 腳踏車的
所以我知道真正的進貨價就已經低一般人能猜得到的價錢了
車廠真正的成本價你根本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