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想要打造無人機部隊,但所需的無人機卻是中國製造的
https://www.wsj.com/world/taiwan-dr...d=hp_lead_pos11
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開打以來,小型、廉價的無人機幫助烏克蘭抵擋裝備精良的俄羅斯軍隊,這讓台灣清楚意識到無人機在戰爭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就如同我們在烏克蘭戰爭中所看到的,弱勢國家可以運用無人機破壞強勢國家的武力,」前五角大廈官員、現任蘭德公司(Rand)國防分析師的歐赫馬奈克(David Ochmanek)表示。
台灣國防部已擬議,在未來5年內斥資約1.75 億美元,向民間承包商採購約3,200架無人機。當然,這數量遠遠不夠實際戰爭所需。根據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統計,烏克蘭每月燒毀大約1萬架無人機。
但是,台灣無法完全複製烏克蘭的策略。由於美製無人機造價昂貴,因此烏克蘭轉向採購中國「大疆創新」製造的無人機,並大量從中國進口無人機零組件。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Drone Industry Insights統計,大疆創新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佔比高達四分之三,因此中國能夠以極低價格生產無人機及零組件,台灣很難做到。
就以無人機的關鍵設備「萬向節」(gimbal)為例,台灣雖然生產了許多萬向節需要的零組件,但由於勞動力成本高昂,過去大多數零組件都是運送到中國進行組裝。
雷虎公司董事長陳冠如表示,中國境外廠商製造的萬向節價格至少是中國的兩倍。之前他花了6個月開發一款原型機,使用以色列廠商生產的萬向節,但是在以色列入侵加薩之後,就沒有庫存了。「很抱歉,」陳冠如回想其中一位潛在供應商對他說,「現在所有無人機都投入戰爭了。」
引擎是另一個挑戰。無人機製造商智飛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重生曾嘗試用澳洲產品,取代中國製引擎,卻發現成本高出20倍。所以,黃重生決定尋找台灣本土廠商合作。
但是,大多數台灣廠商不願意合作,因為黃重生無法保證有足夠訂單。他5度拜訪位在台北郊區的某家廠商,花幾個小時與老闆喝茶聊天,最後好不容易簽訂合約。
「如果我們堅持『非紅色』供應鏈,就必須自己生產所有東西,那麼我們得問自己:是否有供應商願意為此賠錢?」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陳柏宏表示。「或者,我們應該要問的是:哪些關鍵零件不應該在中國製造?」
「並不是說台灣沒有良好的國防工業,」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葛梅茲(Eric Gomez)說,「它只是需要擴大規模。」
————————————-
連烏都捨爛爛美無人機和零件就中國,我們為何還要堅持非紅供應鏈?
只要能拿來打共軍......管他什麼用,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