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問題在於個別上, 物理變化, 如果只有一個要素變動, 我們可以大致上做到自動去判讀.
但現實是通常都是多個要素, 這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團隊裡也還無解要怎麼辦.
身為一個人, 我會有直覺, 這時候要動什麼機構的調整去配合, 或是"試試看微調."
而運算微調是可以, 但是喔... 如果誤判了, 後果責任歸屬, 真的是沒人敢說什麼定論.
是當初給予指引的人錯? 工程師錯? 寫coding的錯? 機器自己的錯?
唉... 說真的, 這實在很浩大, 也無法短時間內有什麼有意義的看法.
你讓機器自動駕駛了, 到底結論該怎麼說, 以及出錯的時候, 還有待商議.
PS. 還沒到這地步, 個別調整只抓一個要素, 目前算是可以了, 但要全面思考去判斷.
還不行... 我們人都還沒有一個定論, 不同的人有時候選擇作法都不一樣.
對了, 這話題我覺得私聊好了, 有幾個跟屁蟲不太清楚狀況又很愛叫.
不過你說的那句真的直接一針見血, 目前還是由人來篩選要餵什麼的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