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blair
其實食品本身就是一種化學
只是差別是用食用材料還是"化工品"
像是杏仁這東西,市面上的杏仁攤99.9999%都是加了香精
真正的杏仁沒有那麼強烈的香氣
沒關係,你這香料能不能給人吃?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就是食安要去顧的東西
話說據說三十年前在包裝業還沒有食品包裝這種分類
就是因為食安觀念開始成長,才去注意到包裝材料對食品的影響
其實現在化學業對於飲食有很大的功勞
現代人的不缺營養,問題是不均衡
|
沒事, 我只是隨口酸酸, 家裡有一個三學位博士, 至少有生物化學跟幹細胞研究的.
真有什麼問題, 早就得到她的提醒了.
現代人的問題不是這些飲食, 而是生活心理狀態以及一些老化疾病, 身體裡面水泡之類.
三高脂肪肝血壓以及更多老而不死的慢性病, 有人說他家老人還是可以活動, 這沒錯.
能活能動就算, 只是我看了即使比較好的, 80也算是一個臨界點, 多少都有點不如人意.
能打球長走, 甚至有興致跟年輕美眉聊天talking bar, 卻憋尿不過1個小時.
女生不斷換染髮劑, 從化學到植物, 無法接納自己時間到了就該白了, 以及皮膚.
我父親如今還隱約能看六塊肌, 但也逃不過自律神經類.
所以, 活得久, 比較好嗎? 而懼怕區區食物, 有必要嗎? 爺爺隨口亂吃都活那麼久.
最大的問題是活得自在快樂? 還是活得膽戰心驚? 活得放心? 還是活著算錢怕子孫?
能吃就吃, 能走就走, 能游泳打球更好, 能閱讀聽音樂更好, 不自由(退化), 死了也好.
多照顧幾個小孩也好, 把錢花完也好, 中國食物也好, 越南也好, 泰國也好, 日本也好.
你說的沒錯, 根本不缺, 只是不均衡, 也別擔心太多化工, 怕這個, 不如想想空氣差.
這幾年肺腺炎不少, 制病率可能比飲食造成更高, 我之前帶爺爺去醫院, 一堆都這種.
沒幾個是吃了化工食物送醫的, 呼吸道由於流感+空氣汙染, 才是大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