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 Member
|
https://www.epb.taichung.gov.tw/68643/post
引用:
|
民國63年以前,台灣的醫療用血幾乎全靠職業賣血者供應,也就是俗稱的血牛,不僅不能保證血液的品質,也有違文明,對病人的健康沒有保障,有傳染疾病的風險。於是在63年4月19日,有一群熱心公益的機關、社團、學校以及公司行號共同推動下,發起了自願無償捐獻熱血的運動,鼓勵大家發揮關懷之心,救助需要用血的傷病患。在成立「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後,台灣地區從此逐步邁向自願無償捐血的時代。
|
https://www.cycc.gov.tw/web/AnnD/up...p0=3176&print=1
引用:
陳議長表示:捐血一袋、 救人一命,它不僅是捐血的口號,更是許多台灣人願意身體力行的善事,所以台灣才會成為全世界捐血率最高的國家,提到台灣捐血的心路歷程,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台灣人有句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當時的年代,民眾有很多的忌諱,從一個紅十字會的數據顯示,就可以了解當時的捐血意願有多麼低,1955年到1957年登記捐血的人數只有30個人,而賣血的人數是4,735人,為什麼賣血的人這麼多?主要的原因是血液沒有其他的替代品,才會發展出當時有血牛的行業。
那後來為何血牛這個行業會消失?是有一位叫做「林媽利」醫師,他發現當時台灣血牛問題相當嚴重,加上很多的醫院對於血液相關的知識也不足,於是在她的努力之下,並且大力的推動國家血液政策,終於推翻了血牛行業,於是在1992年血牛終於在台灣絕跡了。
那沒有了血牛,我們的血液要從哪裡來?這裡要感謝一位關鍵性的人物,叫孫越。1984年他發起快樂捐血人活動,他告訴台灣的民眾捐血是快樂的、是健康的,沒有想到卻成功地扭轉捐血負面的觀感,從中華血液基金會成立(1974年)之初採血的數量是4千單位,到2001年已達200萬單位,2022年是280萬單位,由數據顯示台灣人捐血的觀念已經深耕發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