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faung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25
引用:
作者skap0091
現在的影片轉檔大多是指Youtuber或者部落客之類

拍攝各種素材之後剪輯成短影音上傳到媒體網站

這種多段影片綜合剪輯+特效轉檔之類

最終輸出成品的過程也是需要影片編碼器

有沒有支援硬體加速就差很多

當然現在很多CPU也內建硬體編碼器

不過支援的格式需要留意,例如H264、H265之類

老CPU可沒支援,純用軟體編碼會慢到哭

其實光追需要光追單元加速、AI需要AI單元加速

越來越多特規應用要獨自的硬體單元,純用軟體跑

就好比用CPU去跑3D遊戲一樣不切實際

就算CPU性能翻個幾千萬倍,也還是不能取代GPU


科學研究用的影片, 老實說沒有youtuber那麼精采
不需要這麼複雜的處理

CPU有CPU要做的事情
就像是叫GPU去跑網頁服務一樣的荒謬

我先前回應的就是某些同學認為現在半導體很厲害, 比起10年前的3770同等級的CPU有暴增效能9倍之類的廣 告 宣 傳 等級言論回應而已
實際上每單位時脈可處理的資料量, 並沒有特別的提升

CPU本身在這10年來有獲得真正的提升大多來自於多核心, 部分來自於自我放飛的高時脈
(3770當年我也有, 跑個4.2GHz也是很順暢的; 實際應用也沒有比n年後的i5-1240P要慢多少)
--
看看Ryzen曾幾何時, 也要搞個5.7GHz之類的turbo speed就知道了

但是伺服器CPU卻經常還是在3GHz的範圍內(暫不討論performance等級)
畢竟高時脈帶來高熱量與電流的壽命折損不一定是業主希望看到的
(一般loading也不會用到全核心高時脈運作)
舊 2024-01-10, 10:49 A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fau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