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四文學革命中提倡和創立的新文學。1917年1月,胡適於《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首倡白話文學,主張以白話取代文言,作為正宗的文學語言。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三大主義」,進一步涉及文學內容的變革。1918年,胡適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中進一步論證白話文學產生的必然性。魯迅在《渡河與引路》中指出,「倘若思想照舊,便仍然換牌不換貨」,強調思想革新在建設白話文學中的重要。五四文學革命最早出現的白話文學作品是《新青年》上發表的白話詩。接著散文和小品文的成功顯示出白話文學的威力,證明「舊文學之自認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並非做不到」(魯迅《小品文的危機》)。經過倡導者們的理論闡述和創作實踐,白話文學遂成為中國文學的主體。"
20世紀初都已經有人在大力提昌
為何還要走回頭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