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在古代,文化的記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在紙發明前。想想在竹簡上刻字,或是寫在昂貴的綢緞上…。因此在當時,如何用最簡短的文字來表達,造就了大家所痛惡的文言文,而使用文言文的習慣就一直保留下來。事實上,這只是記錄的一種固定格式,生活中,誰真的跟你之呼也者,吊書袋…
但不能否認的,雖然文言文對現代人來說不易解讀,但它的確是一種相當精鍊的文字表達方式。若是寫一篇最短的文章或小說,古代讀書人應該都是一把好手。看看那些五言、七言絕句,短短20、28個字,就能表達出非常豐富的情感或意境,把文字的美表達的淋離竟致。中國的古文的確是非常棒的資產,而不是雞肋;是窖藏的美酒,愈陳愈香,而不是爽快的啤酒,一把尿就沒了…
那些抱著意識型態去中國化的人,真的是罪人。就像對岸的敏感詞屏蔽,看不到原本想表達得詞句是什麼,只看得到***;或是逼得網民得造新詞來代替,長久以來,下一代連原本的詞彙是什麼都不知道。不管對岸還是台灣,這些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剝奪下一代的傳承,都是歷史的罪人,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
__________________
網路無罪,有罪的是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