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1920年,亞瑟·愛丁頓提出氫氦融合可能是恆星能量的主要來源
在厄尼斯特·拉塞福的核轉換實驗基礎上
馬克·奧利芬特於1932年完成了氫同位素的實驗室融合。
1930年代,漢斯·貝特提出了恆星核融合主循環的理論。
1940年代初,作為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開始研究用於軍事目的的核融合。
1951年,在核試驗中完成了核融合。
1952年11月1日,在常春藤麥克氫彈試驗中首次進行了大規模核融合。
最早的人工核融合技術在氫彈上得到應用成果。
1950年代,人類開始研究用於民用目的的受控熱核融合。
......................
核融合理論出來已經超過100年
如今還在實驗室內
真的要商業化與創造發電
要再花多少錢?
太陽能發展10多年
已經可以取代兩座核電廠
__________________
復製貼上真好用
什麼叫認知作戰?就是他們讓你以為
只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在爭執
但核心的部分
是想掩蓋他們的真實社會面
只要吵鬧.轉移話題.就會模糊了焦點
一定有人鬼扯.兩岸都是中國人
但同文.同宗.同種的世界上太多了
北比利時/荷蘭
南比利時的瓦隆人/法國
北義大利的南蒂羅爾人和奧地利/德國
乃至昔日的英國/美國
全都是同文同種
400年台灣歷史紀錄.就是一個多種族國家
台灣前途自己決定
................................
看看板上有多少五毛 跟中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