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其實我很喜歡iRobot那部戲, 但不太喜歡男主角, 這是題外話.
有一些電影凸顯邏輯設計下的優點以及可能有的意外缺點 (或邏輯漏洞).
但都是組成了邏輯為主, 其餘設計為輔, 按照邏輯去生成.
AI三大定律, 然後設計了思考系統(電子), 然後設計了感應系統(電子).
這樣機器人可以去接收外界資訊(環境資訊)後, 可以智慧的去邏輯推演.
最後加上機械與動力系統, 讓機械可以成功地把反映都運作產生效果.
===
至於毒癮者的處理, 也是要先有邏輯, 篩選出他們裡面, 什麼人可以挽救, 什麼不行.
然後生物的, 化學的, 社會行為科學的, 圍繞那邏輯一層層去討論, 然後形成政策.
所以說, 上面幾個網友真的是頭腦不行, 完全不曉得很多該正確運作的規範產生過程.
說實話多數技術設計者, 應該都會懂.
===
一個機械, 會處在什麼環境, 做什麼事情, 然後圍繞那個邏輯後, 開始設計需要的.
一個工廠, 主要目的是什麼, 所處環境是什麼, 然後圍繞那個邏輯後, 開始規範設備.
一個有頭腦的人, 就是先處邏輯, 然後再找專業的人, 把其中一個個細節補上.
奧本海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