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引用:
作者CableK
終究是去歐洲了
成本高,效率低,人不肝,工會兇,錢不夠,政府爛
good luck
在人家的地盤要開始適應了
|
引用:
作者Dz6810
333
其實美國的晶片法案攤給外國企業剩的補助實在不多,
在美國建廠, 只要延遲個一年半載投產, 稼動率降低, 良率降低, 加上確定的人事成本升高,
這些損失隨便算算都知道會遠超一次性的補助金,
再加上要提供業務機密, 不能去大陸擴產, 賺錢要分紅等等,
台積電與三星是真心誠意的想在美國投產?
藉著工會阻擾等種種名義, 延遲甚至最終取消投產(鴻海就幹過),
恐怕才是台積電與三星現...
|
歐洲跟米國的需求基本不同
歐洲著重在車用晶片
美國則是國防安全跟戰略自主
跟富士康那種需要的是便宜的肝完全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