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這麼做大概就是準備跟當地工會對著幹,
若無法引入台勞, 就寧可重新訓練一批工人, 也不願雇用工會成員,
這些受訓成員正式錄取前台積電該會與其有不加入工會的前提.
這種拒絕被美國工會染指工廠營運的作法,
在之前的日本車企去美國建廠, 陶德旺的福耀都有過先例,
問題不是工會員工會增加多少%的人力成本,
問題是工會介入後企業將不再能自主的規劃營運,
(例:管你訂單如何急, 老子就是不爽加班)
企業主風險太高.
其實美國的晶片法案攤給外國企業剩的補助實在不多,
在美國建廠, 只要延遲個一年半載投產, 稼動率降低, 良率降低, 加上確定的人事成本升高,
這些損失隨便算算都知道會遠超一次性的補助金,
再加上要提供業務機密, 不能去大陸擴產, 賺錢要分紅等等,
台積電與三星是真心誠意的想在美國投產?
藉著工會阻擾等種種名義, 延遲甚至最終取消投產(鴻海就幹過),
恐怕才是台積電與三星現在內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