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GCVincent
實彈射擊時砲口一公尺的砲聲真的是畢生聽過最大聲的砲,我覺得
看基地演習105、戰車砲都沒它大聲。)
歌曲不是說九條好漢在一班,砲班應該要九個人吧?
中華民國陸軍的編制跟美軍相比,印象中是裝備縮水,編制人員注水。
只是實際操砲,應該可以縮減。畢竟下部隊以後,都沒有滿編過...
|
以前42砲只有扛過沒打過,120砲常扛常打,其實當兵也只會這個而已
打過2次漢光和一堆給長官升官用的大小演習,都會用實彈
射擊次數已經算不清楚了
120砲比較輕,結構也簡單,一個砲班含砲長5人就夠了,九條好漢是指步槍兵吧?
我因為在步校受過訓,整個砲排除了排長以外,連同觀測所每個職務都要學,也都當過
下部隊初期被抓去當標竿手,被嫌體能不行跑不快,丟去前線當觀測兵
結果偷吃仙人掌果沒擦乾淨被抓到,後來就常任瞄準手、裝填手和後來的砲長了
砲彈重量其實問題不大,任何人都拿得動
比較大的問題是裝填過程,因為彈體造型很難抓握
迫砲不是下令發射才裝彈,而是先預備好裝彈,等下令發射才放手
聽到裝彈口令,裝填手才會取出砲彈,拿到砲口上面等
這時砲彈下半部必須先放進砲口內,但人體、藥包、尾翼、彈體都不能碰觸到砲管、砲架
距離「預備~放」的發射指令,短則5秒,長則1分鐘以上
通常第一次發射前,現場指揮官都會喊暫停要求檢查諸元,以免誤炸村民的房子
所以裝填手需要死命握住才不會不小心鬆手,手指只要沒扣住彈體上的1mm寬凹槽就完了
除了手汗問題,錐狀造型也增加抓握的難度,更何況全程不能讓砲彈敲到砲管
120砲座鈑埋在土裡時,砲口仍高於頭部,雙腳又不能碰到腳架,能站的位置很有限
所以能把砲彈穩定舉高還是需要一點技巧和體能的
至於不能敲到砲管,是因為台製63式不像美製42砲那麼重,稍微碰到,飛了幾公里偏個幾十公尺也不奇怪
依照SOP,裝填手放手後,必須"看著"砲口確認砲彈有沒有打出去(雖然通常幾乎只看得到煙)
如果按照Youtube或新聞畫面中,在發射時把頭轉開避開爆炸聲,在驗測中就會被判無效
至於120砲發射的聲音,除非打5km以上(風險大,很少見)要包很多藥包那種,一般的倒是還好
聽久習慣了還會覺得很爽,清耳屎很好用,打50機槍和45手槍時我反而沒辦法克服
再來,台灣用的砲彈是以陳年老彈為優先,不發彈很常見,生鏽的也有(很受歡迎,因為比較好抓)
多夾幾次就不害怕了,沒那麼恐怖,反正你也逃不掉,夾娃娃過程中炮班必須留在原地不能跑
因為被操過很慘所以記憶深刻,退伍近10年去教召,調整瞄準具氣泡和架砲速度還是比現役的快很多
看來以前野戰部隊的訓練還是很精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