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https://technews.tw/2022/03/29/are-...olders-of-asml/
但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真是 ASML 大股東嗎?故事得從 ASML 歷史談起。 ASML 歷史可追溯到 1984 年,荷蘭飛利浦(Philips)與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ASM International (ASMI) 各出資 210 萬元創立 ASML,雙方各持股 50%,但飛利浦於 ASML 經營困難時又增資,持股比例上升。1995 年 ASML 正式上市,飛利浦連續分幾次處分 ASML 股票,故飛利浦與 ASML 現在沒有任何關係。
|
同樣的,飛利浦在台積電上市後,也處分掉股票。
看起來比較像風投投資人,上市後獲利出清了結。
而且人家賺的應該不是幾十倍,而是以百倍計算?
上市後,你入手長期持有 ASML、台積電,要多久才能賺上百倍?
人家自然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唬爛不犯法,唬爛前 google 一下才不會被光速打臉?
引用: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SerialNo=106657
今日台灣晶圓代工,封裝產業及半導體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廠商,幾乎都受到飛利浦的餘蔭 。
飛利浦曾經蟬連 10 年台灣最大的外商,每年雇用超過 一萬人。飛利浦不僅帶來就業機會 ,也幫忙訓練人才,研發技術,設立制度,引進管理技巧。2000 年的統計,製造業規模僅次於中油與台積電,對台灣貢獻巨大。
飛利浦與台積電
說起台積電和飛利浦,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1)飛利浦的台積電股權及台積電的上市
1986 年,台灣要發展半導體產業,但是,投資金額太大,風險太高,沒人願意投資,在這困境中,國際間,只有飛利浦願意和台灣簽訂合資合約,投資台積電27.5%,但未來有權購股到51%,同時授權並技轉關鍵技術給台積電,幫飛利浦代工。而台灣的行政院開發基金則出資48.3%。此合約因約定飛利浦有權購股到51%,把台積電納為其子公司。根據當年台灣的法規,台積電是無法上市的。張忠謀董事長在1993年台積電上市前,和飛利浦重新談判,修訂合約條款:由行政開發基金轉售台積電股票給飛利浦,使其擁有台積電股權約40%,但往後不得再增加股權,台積電才得以在1993年上市。
(2)飛利浦的台積電股權及對台積電智權專利的保護
以1987年台灣在半導體的技術專利,要進入半導體生產製迼,必須面對專利侵權的挑戰。當年精心安排飛利浦的股權超過27%,就是讓飛利浦可以保護台積電免於受到其他半導體公司在智權專利的提告。之後,飛利浦因為售股,股權低於27%。2000年為了保持飛利浦的專利保䕶,台積電還發行特別股給飛利浦維持股權,以便行使專利保護權。直到2004年,台積電技術專利足夠強壯,才解除了此股權限制。
(3)飛利浦旗下的台積電和艾斯摩爾(ASML)
隨著晶圓製程微縮,尤其是 7 奈米以下,必須有極紫外光 EUV 的支援,最先進的極紫外光機器是艾司摩爾ASML 研發出來的。而艾司摩爾本來是飛利浦的研發團隊,1984 年才獨立出來 。
台積電是1987年由飛利浦和台灣合資成立的,很自然就成了為艾斯摩爾的客戶。台積電和艾斯摩爾成為飛利浦衍生出來的親兄弟。台積電二廠1989年開始安裝機器設備,一安裝就是數十台,馬上成為艾斯摩爾的最大客戶。之後,兩兄弟互相扶持合作。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兩兄弟合作將193奈米的深紫光(DUV),使用台積電發明的浸潤式曝光方法,推動使用到7奈米的半導體製程。
可以說,沒有飛利浦的加持,就沒有今日的台積電 。
2006 年 1 月 1 日,台灣實施最低稅負制,飛利浦為了節稅,2005 年 12 月 最後交易日前幾分鐘,飛利浦把台積電 192 萬多張的持股,全數轉移給荷蘭母公司,每股 62.3 元,總金額約 1200 億 。放到今天,價值多少?不過,飛利浦早就把錢轉投資新興的韓國與中國市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