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n245763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454
潛艇做得越小,承壓面積越小,製造技術就不會這麼要求,
軍用潛艇因為要搭載軍用設備、武器,不得不做很大一艘,
體積一大就非常講究深海的承壓能力,技術也是大國的know how,
所以這也解釋這次失事的觀光潛艇,為什麼無法做得又大又舒適,
花750萬台幣既沒有躺椅也沒有酒吧,大家只能席地而坐,
就是要克服水壓問題把艇身做的越小越好。

但艇身做小有個問題,就是沒有內部壓力艙,壓力艙是控制潛艇上浮和下潛的設備,
所以泰坦號是固定在一個壓力艙平台,由平台上的外部壓力艙解決控壓問題,
再來就是整體設計的最大缺陷,因為靠的是壓力艙平台,承受重量有限,
注定艇身要使用碳纖維來解決重量問題。

有在玩碳纖公路車的都知道,碳纖維有壓力極限,超過就直接當場崩裂,
所以在鎖螺絲時一定要用扭力扳手控制在特定磅數,那試著想像海下3800m的水壓,
多次出航對艇身施加的壓力或許早就產生永久性傷害,最終導致這次的悲劇發生。
 
舊 2023-06-23, 10:17 AM #7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n245763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