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蠻荒
說得比唱得好聽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台灣現在的民主、根本不配叫民主
監督制衡?? 最失敗的就是這部分,現在誰監督誰、誰制衡誰
「裁判,球證、旁證全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
民主要走向正軌、就要捨棄藍綠這些舊式政黨思維
真正要讓民主落實進步、我只信有一個黨能做到.......
|
國民黨就是靠著鴉片逐步統一與建設中國的...
上海市杜月笙獨賣鴉片,付國民政府保護費,付上海法租界法國佬保護費。
又被蔣介石派出來管上海禁煙毒...
蔣介石每到上海都要投名帖給杜月笙,這是什麼交情?
「
裁判,球證、旁證全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
引用:
https://www.storm.mg/article/83694?mode=whole
對鴉片戰爭抱有諸多矛盾看法之際,對鴉片的態度也有相似的矛盾。國民黨多次宣稱,鴉片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是不能接受的。一九二八年,蔣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宣布「絕對禁止」(鴉片)。然而私底下,國民黨跟整個一九二○、三○年代的軍閥政權一樣,為了歲收也從事鴉片交易。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七年間,國民政府奮力把一個破敗、支離破碎的中國,轉型為統一的現代國家,其成功經常令人驚訝(鑑於日本侵略及世界大蕭條等巨大障礙,則更是如此),創造出政府部門、委員會、學術機構;建造公路、鐵路、工業及水壩。
一九二八年,來自鴉片的歲收讓中國的軍隊屹立不倒(總數有二百二十萬人,全球規模最大,一年耗花費八億元)。一九三一年,一則標題是〈上海生意〉的漫畫勾勒出三個人:左右兩邊是名為「工業」的侏儒,抬頭仰望中間聳立的巨人「鴉片」。一九三三年,中國的鴉片貿易規模估計達到一年二十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五•二)。在很多地區及情況,鴉片就算沒更好用,也跟錢一樣好用,而且是經商、社交的潤滑劑──「點上煙燈」是「我們談生意了」的標準中式說法;婚禮上,送上煙槍就如敬酒一樣平常。熬鴉片的大鍋大搖大擺地放在城鎮街道兩旁,全中國到處都是這玩意兒的氣味。到了一九三○年代,中國鴉片煙民可能多達五千萬人(約總人口的百分之九)。
私底下,政府竭盡所能地讓礙手礙腳的反對者噤聲,或是恐嚇他們的贊助者,指控他們走私毒品以抹黑他們,或是發出死亡威脅,不然乾脆在他們家中安放炸彈。一九三一年,國民政府遇到掌權以來最大一件毒品醜聞之一:一隊國民黨士兵正忙著從船上卸下鴉片,卻被一群上海警探攔截。那些執法者突然被抓起來坐牢,直到價值不菲的毒品安然送到黑幫的目的地。
|
共產黨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禁煙毒是工作,賣鴉片是生活,歲月靜好...
引用:
https://www.storm.mg/article/83651?mode=whole
但是,儘管在形式上自一九三九年起,他便禁止共產黨控制的地區產製鴉片,聲稱它「讓國家生病,傷害人民」,毛還是跟別的軍閥一樣,想由鴉片獲利。
他們自一九三五年落腳西北的陝西以來,因為毛想擴展武力到全省,共產黨的財政很吃緊;但是在禁煙的兩年前,即一九三七年,曾短暫穩定下來。那一年,蔣介石提出第二次「統一戰線」,這次是為了對付日本。接下來四年,共產黨的經濟是靠著國民黨與蘇聯每年給錢、給東西,而支撐下來。 然而,一九四一年以後,兩黨的關係又惡化到實質上內戰的狀態,國民黨便切斷金援,封鎖與蘇區交界地帶,阻止重要的進口物資進入當地。那一年年底,蘇區的財政赤字依法幣算來是一千五百萬元。
幾十年來,共產黨一直宣傳他們是藉著刻苦及民主受到歡迎(實施減租、農業合作化),並渡過危機的。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期,歷史學者陳永發注意到,當時的帳冊多處提到有種「特產」拯救了共產黨,讓他們由一九四○年代初期的貿易赤字脫身,而且靠著它,該政權在一九四五年的收入比預算多出百分之四十以上。再深入一點,就發現「特產」就是鴉片。鴉片經「特殊工廠」處理後,運往南部及西部,因而創造出共產黨軍隊的收入。(一九四一年,一篇共產黨社論說,「自從鴉片進入中國,已變成傷害中國人民最大的來源,與帝國主義侵略密不可分,讓中國變成次殖民地。帝國主義者用鴉片奴役、壓迫中國人民。隨著中國人民愈來愈弱愈窮,鴉片扮演最可惡、惡毒的角色。」)但是在一九四五年,一支美國特使團觀看毛的王國,看到的是一望無垠的田野裡全是高粱及大麥。罌粟已被及時鏟除,以維持(至少接下來四十年)中國共產黨戰時純潔正直的形像。
|
***作者藍詩玲是英國學者,鴉片戰爭就是大清朝與英國為了壟斷賣鴉片發大財的利益之戰...
談到鴉片在台灣殖民地,最有名的就是連橫。
其子轉投國民黨,一生公務員,兩袖清風,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