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我的看法是日本本職薪資其實不算高, 優點在於福利(補貼)的部分比較好商量.
=> 其實那些在台灣也有, 以下舉例比較快.
譬如我任職有一個福利(補貼)就是用車, 一個月幾千塊這樣, 台灣也有, 多數是主管職.
=> 但, 交通上下班是只有主管職才會發生? 這就是台灣很莫名其妙的地方了.
簡而言之: 台灣有些福利(補貼), 我覺得屬於累積下來, 主管階層給自己開的優惠.
=> 就好像公務員為自己的工作圈創造的條件, 但那些真的只屬於公務員才會面對?
離題了.
主題是為什麼? 我還真沒有特別去了解原因.
但看了貼的內文, 仔細想想, 台灣沒那麼糟(或差距那麼大), 只是給的方式不同.
台灣屬於先給, 給"包含"在內, 而日本在某些情況下, 或另外提出來每個人區分.
最後一句是重點, 區分: 這在台灣是大忌! 台灣非常享受齊頭式平等.
這不是什麼資方強壓, 而是勞工自己都很喜歡齊頭式平等, 很討厭被"區分."
日本人比較能接受: 喔, 隔壁多我一個晚餐津貼.
(台灣人少一筆, 即使只有100, 也會狂怒)
所以日本這模式, 在台灣當外商, 也會慢慢消減掉, 如果要給, 要找個非常充足的理由.
這純粹是台灣人民族性自己消磨掉的, 如果追根究底的話, 不是人家不願給, 是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