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rstorm-5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引用:
作者polor
2023-05-26 成立主權基金須多面向思考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7191379)
我國央行一向「謹慎保守」,對於控制貨幣供給、維持幣值、利率和匯率穩定而言,「謹慎」的確是個優點。
但以台灣持有的巨額外匯而言,將這項優點發揮到極致,讓八成外匯以美國政府公債形式保存,
並以每年不過3%的報酬率為滿足,可能就會被認為是「過度保守」,
導致立委要以修法途徑,促使央行將部分外匯仿效資產管理來活化生利。

然而,真正的關鍵恐怕並不在此五項,而是上述「任用私人、逐步掏空」的憂慮。
這種風險,其實不限於綠政府治理下可能發生,藍政府同樣有發生的可能。
若能克服這種風險,就可以脫離政治力干預,以國際薪酬水準任用卓越的管理團隊,
以專業態度從事國際投資,自然可以創造出另一個卓越的主權基金。
其實,只要嚴謹規劃治理架構,當然可以達成這種目標。這也是立委願意對央行...


不好意思, P大, 這裡插個話, 那些全都是屁.

台灣不屬於有生生不息資源可以獲取外匯的國家.
台灣屬於很多需要進口, 緊急時候跟國外採購的國家.
所以外匯不能隨意動.

要搞基金, 怎麼不印台幣去搞就好? 去借貸發債來搞就好?
那些立委先解釋完這兩大條, 其餘才能談.
不然就是混淆視聽而已.

=> 台灣已經過了製造業加工出口獲取外匯的高峰了!
很多人似乎沒有認清這點.

經濟日報, 社論, 筆者名字怎麼沒看到?
寫一堆卻忽略台灣外匯的組成以及獲取方式.
跳過這個最大弱點, 才好勸說讓人去用外匯?
舊 2023-05-26, 10:38 AM #7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rstorm-5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