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大家都知道老蔣愛越級指揮,
就一個耍寶王要跳出來翻案…
引用: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45期
2016年5月,頁165-192。
淞滬會戰期間的決策與指揮權之問題
林桶法 ∗
蔣的直接指揮前線作戰早已司空見慣,直接指揮對戰事有正
負面的影響,本文分為三方面,首先介紹淞滬戰役前後中央與地
方對日抗戰的態度及擴大淞滬戰役決策的原因;中央與地方決定
擴大淞滬戰役的態度上大抵一致,差別在於地方指揮官較從軍事
上考量,而蔣及中央則必須考慮到國際的因素。
其次討論攻打日本的決策時機,淞滬會戰並非一直處於戰爭
狀況,而是打打停停,蔣與地方特別是與張治中之間為何時攻打、
何時撤退等有不同的意見;蔣著眼於全局的考量,張治中等前線
將領則重視戰略的層面,整體而言,在這方面中央與地方的立場
較為一致。
最後討論淞滬戰役中的指揮及執行的問題,分析蔣如何提供
前線指揮官各種資訊、調動指揮系統、直接指揮戰術等問題;抗
戰期間,作為最高的領袖由於獲得的情報較為多元,著重全面的
作戰規畫,地方的戰區司令則較熟悉當地的地形與地物,較清楚
當地敵軍的狀況,最高統帥與戰區指揮官如能密切配合,將有利
於戰鬥的進行,然由於長期以來蔣介石的領導風格,使戰地指揮
官成為戰略的被支配者,就淞滬戰役而言,擴大淞滬戰事的原則
與決策並無二致,執行上則有一些問題,先是指揮系統的變動,
第三戰區的指揮系統在短短二個月內進行多次調整,引起當事者
的不悅,此外,犧牲許多國軍精銳兵力換取國際視聽是否有其絕
對的必要及最後撤退的時機,實有檢討的空間。
關鍵詞:指揮權、蔣介石、張治中、淞滬戰役
|
引用:
∗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地址:24205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No. 510,
Zhongzheng Rd., Xinzhuang Dist., New Taipei City, 24205, Taiwan(R.O.C))
.166. 林桶法
|
引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10070054-99-131
國共內戰期間國軍的指揮權問題:南麻戰役的個案研究
The Command Authority of Nationalist Army during the Civil War: A Case Study of the Nanma Battle, July 1947
劉熙明(Shih-Ming Liu)
1947年7月17日至22日,國共在山東戰場上進行南麻戰役。此役國軍勝利,共軍撤離沂蒙山區根據地,國軍穩住此前在山東戰場多次會戰慘敗的悲觀局面。南麻戰役發生前,原本由顧祝同負責指揮的沂蒙山區作戰行動,在7月9日由蔣介石親自接管。眾所皆知,蔣介石習慣越級指揮,然而,蔣在7月9日之前允許顧祝同擁有指揮官權限,執行戰術行動,相對而言,兵團司令范漢傑權責有限。當時國軍進攻沂水之初,顧祝同甚至未經呈報而下令部隊撤退,受到蔣的責問後,才繼續執行蔣的命令,讓蔣認為顧祝同與其徐州司令部畏懼共軍。此後,顧在沂蒙山區的指揮權被架空,至多只是負責中轉任務。共軍發動南麻戰役,圍攻國軍整十一師。國軍統帥部與范漢傑最初情報判斷錯誤,幸好該師戰力佳,運用有利防禦的地形與工事,單獨抵抗數日,一直支持到統帥部指揮的援軍到達,終告獲勝。救援的黃百韜縱隊,確認共軍圍攻南麻消息,在上司未下達救援令之前,立即以部份兵力先行馳援;面臨險境的整十一師也向蔣介石急電求援。由此可知,蔣直接指揮整十一師與救援部隊。從這一場戰役的下達救援命令與前線部隊求援的經過,可以看到國軍統帥部與前線部隊之間的指揮層級,在戰情緊急時往往成為中介角色。
|
看中國的更好笑,校長坑學生。
康澤被俘後,坐牢13年,出獄後於文革期間,又被關起來,死於監獄...
引用:
在襄樊戰役時,蔣介石是如何坑害自己的忠實走狗康澤的?
1948年7月2日,中原野戰軍發起了襄樊戰役。為了保住襄樊這一戰略要地,當時已經無將可派的蔣介石只得特別派自己最忠誠的走狗之一、大特務康澤指揮守衛襄樊的部隊。
康澤手上沾滿了革命者與群眾的鮮血,蔣介石相信他肯定「捨身成仁」。因為太相信康澤會成仁,所以蔣介石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的情況下就宣布康澤「成仁」,將其樹為反動派的榜樣。
但康澤在襄樊解放後沒有「成仁」而是成了解放軍的俘虜,慘遭打臉的蔣介石氣地大罵康澤是個不敢為領袖盡忠的「軟骨頭」。但蔣介石忘了:康澤被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蔣介石的「微操」。
當時襄陽城外分布著很多山丘,國軍在其中大部分山丘上都修建了防禦工事和火力制高點。解放軍進攻時最頭疼的就是這些國軍把守的山丘,這導致解放軍在合圍襄樊後的進展並不大。
如果康澤守住襄陽城外的山丘,是有可能堅守至援軍到來的,那整個襄樊戰役的走向就會發生逆轉。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蔣介石突然直接命令康澤放棄城外山丘,全軍退守城內。
蔣介石的命令無疑是讓國軍「自殺」,康澤的上司、「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堅決反對,還命令康澤奪回失守的山丘。可是康澤是「忠實走狗」,無視白崇禧而立刻執行了蔣介石的命令。
正是因為蔣介石的「微操」,襄陽國軍的防禦體系瀕臨瓦解,本來很艱苦的城外戰鬥迅速結束。而解放軍馬上對襄陽城發起進攻,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解放襄陽。
而在解放軍攻入襄陽後,蔣介石卻讓絕望中的康澤 以「智勇」對敵,完全不提自己的責任和援軍。康澤後來回憶說:他就此看清了蔣介石的本質,所以才放棄了「自殺成仁」的想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4pVdr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