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個冬天會很冷,富士康撤離中國,帶走的不僅僅是它的生產線
2023年04月28日 20:40 HKT
近日,富士康集團發布公告稱,以 14800 億越南盾(約合4.5 億人民幣)在越南北江省光州工業區購得土地。2022年8月,富士康已與一家越南開發商簽署了一項3億美元的協議,在北江工業園區建立一家工廠。
過去一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脫離中國市場,回遷至本國或遷移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主要原因有四:(1)以IPEF為主導的剝離中國產業鏈計劃,(2)中國大陸的成本升高,(3)中國大陸的政策問題,(4)東南亞國家拉攏外資。
關於(1)和(2),不用多說了。關於(3),法律法規不完善、政策說改就改、地方領導說一不二。個別地方為了拉攏外資,提出各種優惠條件,等企業建好後,又是各種掣肘和折騰。商業重承諾,言出必行是最起碼的要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即使是個別事件,也會給外資企業留下極差的印象。比如前幾年某位地產大佬曾經與西南某縣洽談招商事宜,縣長大人直接要求地產公司投資盈利不能出縣,地產大佬回懟「我們辛辛苦苦搞項目,還投資個P啊,不如直接捐給你幾個億算了」。能報道出來的都是個例,類似的事情可能不是個例。
關於(4),中國的鄰國正在瘋狂拉攏外商投資。泰國免3-10年的企業所得稅、免機器進口稅、免出口產品和原材料進口稅;越南在15年內徵收10%的企業所得稅,4年內免去所有企業所得稅,9年內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印尼在5-25年內,免除企業所得稅的20-100%,加速折舊率和攤銷;印度和新加坡對外商投資也有不同程度的優惠。商人要賺錢,一拉一推,外資企業很自然的就轉到鄰國去了
有人可能認為言過其實,個別外資企業撤出影響不大,就拿鄭州富士康做個例子吧。鄭州富士康最多時有30萬名員工,生產蘋果手機的50%,進出口產值幾乎占據鄭州整個進出口額80%,可以說,鄭州富士康的經濟貢獻對於鄭州市,乃至對於河南省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除了直接創造的產值、貢獻的稅收、提供的就業,蘋果公司產業鏈中還涉及上千家上下游公司以及數百萬名員工。不僅如此,鄭州富士康還間接促進了當地的餐飲、娛樂、住宿等行業的發展,也間接貢獻了稅收、提供了就業。
https://min.news/zh-hant/economy/84...6eef3ed3ee.html
請去原網站細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