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費曼寫的太空梭失事調查報告裡頭,記得有說過一種觀點(忘了是費曼還是他訪查的人說):
其實太空梭發射後回來檢查後再使用是有點怪的。
很多元件都經歷過高溫(上昇時空氣摩擦)低溫(高空低溫),金屬疲勞與撕裂……
回來不知道要檢多久……甚至不管檢多久都很難保證它的安全。
|
其實這個是通理, 重點在於回來以後很多東西要改成現配, 現配的意思就是粗車尺寸後精車.
來彌補跑掉/變形的部分, 而不是直接買新的換上去就好, 久的不是檢查, 而是檢修的修的部分.
=> 說真的我沒做過太空項目, 但他們應該很多東西第一次就是現配了...
一般地球地面用機載也會有同樣問題, 那為何上太空會如此嚴重呢?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1. 瞬間力道不同, 給的反應時間窗口很短.
2. 太空梭裡面爆炸性的項目多.
簡單說, 上太空就是一條不歸路, 那中間沒有補救的機會.
不爆炸, 慢慢停下關機重新處理, 不會死人, 自然就沒甚麼受到矚目, 不然此類情況很多.
大型航母, 大型渡輪貨輪, 或是一些大型項目(我忘記名稱, 用項目來總括)都內置車修間.
然後讓技術工去抓問題, 現配.
驅動吃力, 軸微變形, 轉盤底座, 其實說也說不完, 修, 自然也是修不完.
有句很哲理的話, 你每次看的河流都是不一樣的, 其是每次用過的器材也都是不一樣了.
只是再次使用, 容許範圍不同, 以及其實多數時候都不會有什麼大事情, 也留給機會&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