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會這樣理解,情境設定:
一個捷運出口通道,一邊是傳統樓梯、一邊是電扶梯,然後行人「往上方」移動。
傳統樓梯當然就是行人親自走的,
然後電扶梯區分,
行人繼續往上走(電扶梯同時也在往上運作中)、
以及
行人就「站好」給電扶梯往上載運,
兩種動作。
假設行人在往上行進過程中(傳統樓梯、電扶梯 兩種)都摔跤了,
接下來的「權責區分」我會這樣理解:
走「傳統樓梯」模式,摔跤了,「行人自己的問題」「責任比例」會「極高」,
捷運的「傳統樓梯」(含兩側扶把、樓梯上的防滑線、提醒標示線現等等)的責任比例會極低。
走「電扶梯」模式,
情境一,行人就「站好」,給電扶梯往上載運,結果載運途中摔跤了,
「捷運電扶梯」的「責任比例」會「極高」。
情境二,行人在運作中的電扶梯上持續往上走,結果途中摔跤了,
「行人自己的問題」「責任比例」會「極高」,
「捷運電扶梯」的「責任比例」會「極低」。
以上的論述就是個「大方向」,細節的變數太多了,扯不完。
引用:
作者msnow
那個副站長講得好像走路都不會跌倒一樣.
搞不好在捷運走路跌倒,走樓梯跌倒不止八次他沒有講
讓我想到Leo那個youtuber問chatgpt一個問題
A.安裝. 花五億買檢驗設備防止地鐵爆炸. 但平均2年才死一個. 等於救一個人要花十億
B. 不安裝. 花十億用在醫療可以救1000條人命.
chatgpt做出一般為官人的會做出來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