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來自咖啡的產地急件,提到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現象。
非洲很多咖啡小農,一天吃飯的錢大概只有一美元。一整天。
中美洲的咖啡農,很多都沒喝過自家種的高品質咖啡,品相好的都撿選出來賣掉了,自己只能喝缺損豆、蟲蛀豆。
在公平貿易興起之前,咖啡農的收益只有終端價格的3%上下。公平貿易推廣後提昇到5%左右。
推薦序文談到墨西哥的玉米農,在玉米過剩時還拼命的種,殊不知種的愈多價格跌的愈慘。
當地大概也沒啥農會之類的指導生產,小農也沒那個經濟常識,也沒人去教。
當然,我們都不能說他們可憐對吧。
|
我想了想, 也是表示尊重, 所以引言說明.
您用"咖啡"然後特別是中美洲, 來說種植業很可憐.
這是一種: 因為其中有知道很可憐例子所以帶入所有同樣行業都很可憐.
然後墨西哥那個更是錯誤, 其實台灣農會還是會預判以及給予指導, 不是嗎?
問題是什麼? 新聞也說好幾次, 農夫不聽啊~
但您有沒有理解到一個重要關係, 那就是為什麼農夫不會聽?
我個人理解為: 因為農夫不能罵, 而且幾乎每次出問題還是會有補助來度過難關.
=> 那何必聽?
雖然我很吐槽那個補貼大王, 但政府相關單位的統計跟事前指導其實都還是有做.
新聞都講得很明白, 什麼會過剩其實事前都有說, 問題就還是重複又重複.
但, 反過來, 我大概也能理解, 為何他要補貼.
=> 因為說真話, 做正事, 搞不好會招人"用他們都是孩子啊~"的方式攻擊.
或是可憐啊~
農夫=可憐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要改了.
我昨天去看陽傘, 她熬到7點多, 我問持續這樣多久了? 她說快半年了.
薪資雖然有增加, 但她可憐不可憐? 可憐.
她的工時, 她的預計回報總額, 其實都是低於農夫的, 而她已經是相對中高薪資.
農夫的工作類型, 是個人工作室, 遇上市場有需求而自己產品剛好推出, 就大賺.
反之(以目前的補貼來看), 是平收或小賠.
勞工, 則是去除商品市場風險, 用固定收益跟雇主換取報酬.
"如果系統/制度(也就是勞基法)"運作正常下, 月薪&即使資遣也有一定可預計收入.
這是工作型態不同, 而不是農夫可憐, 勞工就不可憐, 你比比工時跟總收入就可計算得知.
我說多了, 因為尊重你其它發言, 很多時候都是有道理的.
但這個無端端的悲天憫人, 特別是錯誤不同"國家/地區"農夫種職業的來維護, 大錯特錯.
光衛生條件就不同了, 中南美農夫怎麼跟台灣農夫的環境相比...
===
另一個網友提出了這個行業無法規模化的可能原因.
我提出了一個朋友想把賭博模式往固定收益模式靠攏.
這是新聞沒提的! 但其實工作的人, 簽合約的人都知道.
他最近比較慘, 因為成本上升, 合約量與價是寫死.
所以要重談, 有壓力.
他也很可憐, 因為全部押的買家就一個... 所以能調整的不多.
相信他也會開始調整, 稍微分散或想其它辦法, 因為他必須改變.
大家只要是認真做事的, 都很可憐, 付出, 請用工時*預計回報=總回報.
而不是用職業名稱標籤或課本怎麼說, 就怎麼判定, 時代不同了.
真正可憐, 報酬率低到可憐的, 很可能就沒人會去做了.
農夫再怎麼不專業, 也不是純粹靠熱情, 一定要去算收益的.
長期賠本殺頭的生意沒人做的, 所有人都是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