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GCVincent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沒知識真可怕!

就已經是融入歐美經濟體系幾十年(好啦,代工廠,奴工企業),
奴了幾十年,達成台灣錢淹腳目的成就。人均所得跟中國比好一點,
引用:
1992年,台灣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正式步入發達經濟體行列。1993年,台灣進入世界前20大經濟體。


30年前還要倒退擼,融入中國,林老師是要砍掉重練?
還是嬌喘一聲,投入一個絕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的敵對勢力懷抱?
不加入歐美經濟體系,想吃屎無所謂。可是你加入以後又背叛,代價是什麼?
對日入超,經濟制裁。
對美出超,經濟制裁。
出口給紅色中國?它是有錢買嗎?
新中國建立30年,全國鋼鐵生產量產不如世界幾大鋼鐵廠產量。
台灣加入計劃經濟,你想屁吃?

台灣

台灣經濟史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BF%9F%E5%8F%B2

引用:
出口導向時期(1959-1972)編輯

由於美國等先進國家欲將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尹仲容、嚴家淦等技術官僚為吸引外人投資,決定採取自由開放、鼓勵出口等政策,由出口帶動生產。1959年底,政府制定了「19點財經改革措施」,採取較自由的經貿政策、降低關稅、放寬進口、單一匯率等改革。1960年公布「獎勵投資條例」,以減免租稅方式吸引外資抵台。1966年成立加工出口區於高雄,而後在楠梓、臺中相繼設立,外人投資大幅增加。

臺灣因此成為美、日兩國的加工基地,兩國抵台投資額佔總投資額60%以上,也形成臺灣對日本的巨大入超與對美國的大額出超。1963年至1996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9%。1963年台灣對外貿易首次出超,開始有了外匯累積。台灣逐漸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電器、紡織、塑膠等輕工業快速成長。
嚴家淦、蔣經國時期(1975-1988)編輯
十大建設時期編輯
了解更多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地面停車場

1973年與1975年連續爆發石油危機,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台灣因生產成本劇增、出口大幅下降、退出聯合國等因素使投資意願下降。

1974年,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蔣經國下令推動十大建設,發展重工業、化工業,建立自主經濟體系,進行大規模公共投資,包括交通、電力等基礎工程,及鋼鐵、石化、造船工業東西橫貫公路。同時期台灣晉身亞洲四小龍之列,被稱之台灣奇蹟,成為日後開發中國家範例。

1979年台灣又受石油危機影響,故轉而發展耗能少、較沒有明顯污染且高附加價值的產業。1979年制定「十年經濟建設計畫」,將機械、電子、電機、運輸工具列為「策略性工業」。1980年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優惠鼓勵投資高科技產業。
成為亞洲四小龍編輯
了解更多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參見:重北輕南 § 高等教育與產業轉型

1984年的「十四項建設」與1990年「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以公共投資促進產業發展。1990年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發展通訊、資訊等十大新興行業。1983年放寬進出口與投資限制,1987年新外匯條例實施,人民得以自由持有及運用外匯,1989年開放民間設立新銀行,逐步推動公營企業民營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台灣所得不斷提高,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多,股市突破萬點,新台幣到1992年時幣值創歷史新高。1970年代末期已開始受到周邊國家矚目,1980年代末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小平同志放棄輸出共產主義、紅色革命,同意歐美勢力進入中國,
也就是所謂的改革開放的基礎。
你以為改革開放是萌萌站起來?

老毛是窮兵黷武的一尊,參考北朝鮮的金三胖家族,再苦不能苦領導,
老百姓吃屎是他家的事。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D%A9%E5%91%BD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60年代至1979年對東南亞、拉丁美洲共產黨及社會主義政權及組織的支援,不過這樣的國策自鄧小平上台及實行改革開放並且改善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外交關係,中國大陸政府已於1980年正式停止對他國共產黨的經濟和軍事支援[2],之後陸續撤回對東南亞共產黨的軍事援助人員並關閉了設在中國大陸境內為東南亞各國共產黨使用的訓練營,也在1979年7月10日和1981年6月30日分別關閉了設立在雲南磨憨的泰國人民之聲電台和設立在湖南益陽的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


引用: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BC%80%E6%94%BE
改革開放中的「對外開放」使得眾多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也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企業開闢了海外市場[40][41],同時在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建議下,中共也停止了對外輸出革命[42][43][44]。期間,在沿海地區誕生了深圳、廈門、珠海等一批經濟特區,在中國大陸對外經濟交流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45][46]。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已開發國家向中國提供了包括無償援助在內的各種形式的長期援助[47][48][49][50][51][52][53],香港、澳門和台灣也對中國大陸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人才和理念等支持[54][55][56][57]。截止2009年,中國接受已開發國家的無償援助近67億美元(約469億人民幣),其中日本是中國的最大援助國,截止2010年日本對華援助占中國總外援比例的66.9%[47][48][49][52]。


30年前融入中國,現在台灣不會有台積電,還要跟窮B共同富裕。
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有幾%在月收入不到1000人民幣的六億人口?

啊你要不要移民海南島?
一起建設強大的中國,為中國之共同富裕…崛起而努力?
(大小差不多的島,一直融入中國,看看經濟發展怎樣?人均7888鎂,剛好台灣的1/4。
台灣在1992年突破10000鎂,就在30年前。)
     
      
舊 2023-03-09, 09:50 AM #14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GCVince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