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LYFLY4
*停權中*
 

加入日期: Feb 2018
文章: 33
引用:
作者cjan.
通用名稱是 漢語還是中文。


根據當下的「情境」和「場合」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詞彙。

整個臺灣社會很糟糕的習性之一就是「差不多先生」,
很懶,很會把「單一詞彙」套用到「『所有的』場合和情境」,
但很多第一時間不必要的誤會,就是從這種偷懶產生的。
很多既有詞彙都擺在那邊,說難聽一些,國語辭典群幾乎都可以找到,
要不要去查辭典而已。
我會覺得再怎麼懶,也至少應該要區分「語言」和「文字」的差異。

兩個人互相溝通,如果溝通的「主題」聚焦在「說話」
(「語言」是用來「聽、說、講」的),
請使用跟「語」有關的詞彙,
例如:國語、英語、臺灣閩南語、德語、日語、法語,等等很多很多啦。

兩個人互相溝通,如果溝通的「主題」聚焦在「讀、寫」,
請使用跟「文、字」有關的詞彙(「文字」是用來「讀、寫」的),
例如:中文、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正體字、簡化字、
日本漢字、越南喃字,等等很多很多啦。

整個臺灣社會「體制『內』」在西元兩千年之前的黨國一家世代,
官方(政治面向)的用詞就是「國語」和「國字」,
學術領域面向的用詞則是「現代標準漢語」和「正體中文漢字」。
當然,離開了中華民國的實際領域範圍,其他地域或國家的人們,
怎麼認知這些詞彙、認不認同這些詞彙,完全可以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在中華民國的實際領域範圍「內」,
應該要是其他地域或國家的人們配合我們,
而不該是我們配合他們。
我猜會有人嗆說:
日本語在日本社會環境也稱「國語」阿!那要怎麼區分?

補詞彙可以了,例如「中華民國國語」、「日本國語」。
要精準一些那就再補詞彙「中華民國(臺灣)國語」。

在臺灣社會體制內的場合環境,「國語」預設就是中華民國實際領域內,
當代實務上的官話。

在日本國內的場合,「國語」預設就是日本官話/日本語。

總之就是,什麼場合和情境,就挑選不同的詞彙來組合搭配使用,
不要在那邊「差不多先生」,偷懶使用單一詞彙打天下去套用到「所有的」溝通環境,
這樣遲早會發生第一時間不必要的誤會,然後雪球越滾越大出了大包。

臺灣社會西元兩千年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政府硬要把「國語」改成「華語」,
我不認同這種政治意識型態,「華」這個字眼有「母集合」的意味在裡頭,
有廣域包容的意味。例如「華語」這個詞彙在廣義上的認知,
會包含到當代實務上的官話、以及多種漢語方言。
「國語」這個詞彙則明確的表示了「當代實務上的官話」這個概念。
舊 2022-12-14, 02:41 PM #49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FLY4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