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新聞寫有2400家被要求補件。有1800家不打算補了。
如果不是唬爛的話,就不是個案。也不只一間有這種感受。
我個人是樂見其成啦。賺哪的錢不是錢,有別處可賺也不必綁死在這。
---
加拿大的議員(還是人權組織?記者?)曾有此發言:
曾經想過跟共產黨(經貿)往來,可以逐漸改變(感化?)他,讓中國慢慢變得和我們愈來愈接近,
但時至今日他們依然固我,這個想法可能是錯的。
|
+1 而且這感受根本不用問別人, 自己去摸索一次就知道了, 有時候, 抱歉, 就是不公平!
我也不認為那1800間就是對的, 說過了工作就是協調國內外, 有些台灣尿性其實也是很頭痛.
要幫他們找典範去學, 去架構, 去照抄, 願意做的還好, 有的還邊做邊抱怨.
扶的人也是很累! 所以乾脆就放棄比較快, 看看這1800間日後賣去哪個國家.
雙重比對才有比較客觀的答案. (看看是落後國家還是先進國家)
不要看到中國兩個字就先反應, 先看裡面實際的文件.
我當初賭爛, 是因為看了文件, 曉得自己拿出更高級品還被刁難, 所以才生氣.
並不是因為對方規範就生氣 (是因為對方不專業且無知的錯誤態度).
對比美國, 他們的官員還會去問國內的專業人員, 然後才來反應.
台灣與中國的當場就發飆說你不照他們的做, 開始飆你們廠商都一樣(不聽話)...
官威啊...